公共心理学第4讲感觉与知觉.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四讲 感觉与知觉;内容概要;一、感觉、知觉概述; 共同点 区别 联系
感觉
知觉
; 二、感觉的种类;;; 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从而得到融合的感觉。
视敏度:即视力,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⒉听觉:
适宜刺激为16~20000赫兹的声波。; 内部感觉:;Bexton,Heron,Scott(1954)的感觉剥夺的实验; 注视画中鼻子上的一点30秒钟以上,尽力不要移动你的目光,.然后,闭上眼睛,抬头向上,慢慢睁开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凝视左边的十字约30秒,再看右边的十字,你看到了什么变化?;三 、感觉的一般规律;1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有机体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叫感受性;用来度量的感觉阈限的大小的指标叫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就是指感觉出来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是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绝对感觉阈越小,则绝对感受性越大,
;五种感觉的大概绝对阈限值;; 2 感受性的变化
(1)感觉的适应:
人的感受性会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而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适应。 如视觉适应、肤觉适应、味觉适应等等。
;;;四、知觉的种类
物体知觉:以物质和物质现象为对象的知觉。
⒈空间知觉:是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负责处理物体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
方向知觉与性格
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的反映。
⒊运动知觉:人脑对物体空间移动及速度的反映。
真动现象: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 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似动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把静止物体知觉为运动,或把没有连续位移的物体知觉为连续运动的现象。
①动景运动; ②自主运动; ③诱导运动
社会知觉:以社会中的人为知觉对象的知觉。
⒈对他人的知觉:
⒉自我知觉
⒊人际知觉
错觉(illusion)
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包括视错觉、形重错觉、时间错觉和方位错觉。;方向知觉与性格
从心理活动看,人们运用视觉线索和前庭感觉信息时存在着个体差异。尤其当两类信息不一致时,有的人更多地依赖于内耳前庭感觉的信息,而有的人则更多地依赖于外部环境的视觉线索。可以通过棒框仪测量。
测验是在缺乏其他参照线索的情景下,让被试面对一个倾斜的方框(图A),框内有一根倾斜的直棒,要求被试仅凭知觉把框内的直棒调节垂直。 结果发现,被试有两类反应:一类反应是不受周围方框的影响,把直棒调节成与地面相垂直(图B);另一类是以方框为依据,把直棒调节成与方框边沿相垂直(图C)。分别被称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研究发现,具有这两种不同方向知觉特点的人,其性格特征也不尽相同。;似动现象;错 觉;;(三)社会知觉的偏差
⑴首因效应(prinacy effect)
最先接受到的信息对人形成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的现象。
实验:James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
⑵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最后接受到的信息对人们形成印象具有重要作用的现象。
实验:改变Lichens的部分条件。Lichens提醒被试不要受第一印象的误导,要全面地进行评价;并将E、I两段文字隔开呈现给被试。呈现一段描述后花5分钟让其做无关工作(数学题、听故事等)。此种情况下,被试倾向于根据后面一段描述评价Jame。; Luchins设计了两段文字描写一个男孩一天的活动。并进行不同顺序的编排,让被试评价他的性格特征。;⑶晕轮效应(halo effect)
对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印象后,倾向于根据此推论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戴恩实验)
⑷刻板印象(stereotype)
人们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台湾大学生对各国人的刻板印象:
美国人 — 民主、天真、乐观、友善、坦率
英国人 — 有绅士风度、聪明、守旧、传统
法国人 — 爱好艺术、轻率、热情、开朗
德国人 — 严谨、勤奋、呆板、聪明
日本人 — 爱国、尚武、进取、善模范; 戴恩等人(K.Dion,et al,1972)曾用实验证实了晕轮效应的存在。他们让被试看一些人的照片,这些照片看上去分别是无魅力的、中等的和有魅力的。然后,让被试评定这些人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原本可能与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