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国民经济帐户体系(SNA)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两大核算体系 SNA的发展:1665年 威廉·配第《政治算术》1953年 联合国《国民经济帐户体系及辅助表》1968年 联合国《国民经济帐户体系(SNA)》1993年 重新修订SNA,全面取代MPS 我国改革开发之前,采用MPS,到1995年已基本完成向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全面过渡二、国民经济核算主要的对象和内容国民经济核算——是以国民经济为对象的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或社会再生产过程 进行全面、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它是整个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国民经济核算主要的内容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核算核算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消费、投资和进出口等基本经济总量.反映国民经济各产品之间部门之间互相依存的技术经济联系。五大核算投入产出核算核算各部门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反映全社会各种资金在各部门间的流量、流向。资金流量核算核算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非贸易往来和资本往来。国际收支核算资产负债核算核算一定时点上的国民经济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第一部分: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其主体部分是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基本表,八张补充表; 第二部分:经济循环账户。包括一套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基本框架如下图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行业与部门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民经济分类三次产业分类机构部门分类国民经济部门分类活动部门分类什么是机构部门分类?什么是活动部门分类?对国民经济各常住单位,按其取得收入和支配收入、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的财务决策权同一性的标准进行的分类。从生产的角度.按各基层单位活动性质的同类性对常作单位的分类。 (1)非金融公司部门 (2)金融公司部门(3)一般政府(4)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5)住户 SNA中的机构部门注:我国机构部门分类 : 非金融企业、金融企业、政府部门 、住户部门三次产业分类图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农业、狩猎业、林业;渔业;矿业和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自来水供应;建筑业;批发和零售商业,汽车、摩托车修理及个人家庭财产修理业;饭店旅馆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租赁业;公共行政、国防、社会治安部门;教育;卫生;社会团体、其他社会和个人服务;受雇佣私人家庭服务;跨地区的团体和实体。注:联合国1989年颁布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将国民经济分为17个主要部门,60个大类,173个中类,301个小类。四、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范围 ——常住经济单位的生产活动 常住经济单位简称常住单位常住单位,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与常住经济单位相对应的概念是非常住经济单位。非常住经济单位是指那些不在本国经济领土上,或在本国经济领土上没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活动单位。什么是常住经济单位?什么是经济领土?经济领土与通常讲的主权领土不完全一致,它除了包括本国大陆上的领地、领海和领空外还包括位于国际水域但本国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以及本国在其他国家领土范围内的净领土飞地。一个经济单位在一国的经济领土之内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住宅、厂房或其他建筑物等),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年以上),那么,这个单位就是在该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什么是经济利益中心?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GDP反映的是一国的经济常住单位为社会提供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GDP的实物形态 :①居民和政府消费的消费品和服务产品;②用作投资的产品;③净出口产品。GDP的价值形态 :一国的各常住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 。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原理和方法三方等价原理即GDP的生产量、分配量和使用量是完全相等的。 核算原理生产法核算方法收入法支出法 生产法 GDP=∑(各部门的总产出-该部门的中间消耗) =∑各部门的增加值 收入法 GDP=∑各部门的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折旧+营业盈余) 其中:生产税净额=生产税-政府补贴 支出法 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的 净出口额 三、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价格问题一是所生产的实物产品与服务产品数量影响GDP的因素二是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采用当年价格计算 的GDP名义GDP实际GDP=——————GDP紧缩价格指数 反映了国民经济总价格水平相对于基年上升的幅度消除了价格变动因素,采用可比价格或某个特定时期的价格来计算的GDP 四、与GDP有关的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就是本国的GDP减去支付给非常住单位的原始收入,再加上从非常使单位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