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卷期末高二语文试卷.doc.docx
高二语文试卷期末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A.憎恶(zēngwù)B.挣扎(zhēngzhá)C.挣脱(zhèngtuō)
D.挣钱(zhèngqi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脉搏B.幕布C.美满D.美满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是()
A.哀而不伤B.爱不释手C.安之若素D.按图索骥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账篷B.章程C.榜样D.榜样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A.憎恶(zēngwù)B.挣扎(zhēngzhá)C.挣脱(zhèngtuō)
D.挣钱(zhèngqián)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脉搏B.幕布C.美满D.美满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是()
A.哀而不伤B.爱不释手C.安之若素D.按图索骥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账篷B.章程C.榜样D.榜样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A.憎恶(zēngwù)B.挣扎(zhēngzhá)C.挣脱(zhèngtuō)
D.挣钱(zhèngqián)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脉搏B.幕布C.美满D.美满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题,20分)
11.《离骚》的作者是________。
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________。
13.《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出自________。
14.《左传》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描述的是________。
15.《战国策》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出自________。
16.《史记》中“破釜沉舟”描述的是________。
17.《汉书》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________。
18.《后汉书》中“弹冠相庆”描述的是________。
19.《三国志》中“三顾茅庐”描述的是________。
20.《资治通鉴》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出自________。
三、阅读理解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4题。
《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1.本文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上表?
22.“舅夺母志”中的“夺”字是什么意思?
23.“门衰祚薄”中的“祚”字是什么意思?
24.作者通过本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诗歌鉴赏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528题。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5.
八、填空题(每题2分,共5题,10分)
1.《离骚》的作者是_________。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_________》。
3.《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_________国的民歌。
4.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_________”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
5.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_________,宝马雕车香满路”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
九、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
6.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7.描述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表达的情感。
8.解释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分析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的豪放风格和人生哲学。
十、论述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
10.论述《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
11.分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十一、翻译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
12.将《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翻译成现代汉语。
13.将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翻译成英文。
14.将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将《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翻译成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