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5.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概述(燃供系组成、要求、混合气形成与燃烧室)
2. 柴油机燃供系主要部件构造与检修(喷油器、喷
油泵、调速器)(重点)
3. 柴油机供油正时
4. 柴油机燃供系的维修
5.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简介);1.掌握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功用、组成和
油路布置。
2.了解喷油器、喷油泵的类型和应用。
3.掌握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
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
4.了解柴油机电控燃料喷射系统的组成及工
作过程。;1.学会对喷油器、喷油泵、调速器、输油
泵等的拆装和检修。
2.熟悉柴油机供油正时的检查与调整。; 任务1 认识柴油机燃供系统; 任务1 认识柴油机燃供系统;
◆低压油路:油箱→喷油泵入口。
油压:0.15~0.3Mpa,由输油泵建立。
◆高压油路:喷油泵出口→喷油器。
油压:10MPa以上,由喷油泵建立。
◆回油回路:回油管、限压阀、溢流阀→油箱。; 任务1 认识柴油机燃供系统;■ 柴油分类及牌号;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是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其形成和燃烧条件比汽油机差得多。
1.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特点
▲燃料的混合及燃烧是在气缸内进行的。
▲混合与燃烧时间极短。(0.0017~0.004秒;曲
轴转角仅15°~35°)
▲混合气不均匀、浓度变化范围大。工作时需很大
过量空气系数α。
▲柴油粘度大,不易挥发,须以雾状喷入。
▲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过程是同时、连续重叠进行
的,即边喷射,边混合,边燃烧。;2.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方式; 1)空间雾化混合方式
指喷油器将柴油以一定压力、射程、雾化质量喷向燃烧室并形成油雾,再在燃烧室吸热、蒸发、汽化,在涡流作用下扩散,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
为使空间雾化混合良好,通常采用2种措施——产生进气涡流;产生挤压涡流。; ●产生进气涡流——在进气道结构上设计出切
向进气道或涡流螺旋进气道。如图示。;任务1 认识柴油机燃供系统;2)油膜蒸发混合方式;3. 可燃混合气燃烧的四个阶段;4. 柴油机燃烧室;ω型 燃烧室结构及工作特点:; 球型 燃烧室结构及工作特点:
形状大于半个球。
与喷油器相对应位??,开有缺口与球面相切,柴油从
这里顺气流方向喷射到燃烧室壁面上形成油膜。
混合气形成方式---以油膜蒸发混合为主。
发动机工作平稳、柔和、燃烧彻底。; 组成:由活塞顶与气缸盖底面之间的主燃烧室和气缸盖中的副燃烧室两部分组成。;★ 球型涡流室在气缸盖内,下半部分镶有耐热钢镶块。
涡流室占燃烧室总容积50-80%。。
★ 主燃烧室中有导流槽或分流凹坑与涡流室的一个或
数个切向通道相通。
★ 喷油器和电热塞安装在涡流室内。 ;1-主通道 2-副喷孔 ;☆ 利用两次流动形成强烈的定向涡流混合,燃烧更完
全,排放污染小。
☆ 对喷油雾化质量要求不高,喷油压力较低,可采用
单孔喷嘴;喷油泵寿命较长;对不同着火性能燃料
适应性较好。
☆ 转速愈高,压缩涡流愈强,混合质量愈好。偏离气
缸中心的涡流室便于布置较大的进、排气门,提高
了充气效率。特适用于高速柴油机。
☆ 通道面积小,有强烈的节流作用,压力升高较小,
运转平顺,噪声小,但油耗率高,经济性较差。热
损失较大,起动性能差,故需加装电热塞。;● 整个燃烧室分两部分。预燃室用耐热钢单制,装入气
缸盖不和冷却水接触,以保持较高工作温度。
● 喷油嘴安装在预燃室中心线附近,多装有电热塞。
● 主燃烧室空气量为进气量的60%以上,大部分燃料在主
燃烧室混合燃烧,故预燃是手段,形成燃烧
涡流是目的, 是属于空间混合方式。;■ 利用压缩紊流先预燃。
■ 利用强烈的燃烧涡流,促使大部分燃料在主燃
料室和大部分空气混合而完全燃烧。
■ 对喷油雾化质量要求不高,可采用大直径单孔
喷嘴;喷油压力较低,喷油泵寿命较长;对转
速变化和燃料品种不敏感;适应大转速范围和
不同着火性能的燃料。
■ 通道面积小,有强烈的节流作用,压力升高较小,
运转平顺,噪声小,但油耗率高,经济性较差。
热损失较大,起动性能差,必须加装电热塞。; 功用:将喷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