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及观点.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及观点
●功能主义理论
●互动论
●冲突论
●交换论
宏观
微观 :
一、功能主义理论
3、形成时间:
初步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鼎盛于60年代的西方社会学中
1.理论渊源
生物学概念和术语的借用
2、代表人物
孔德
斯宾塞
涂尔干
马林诺夫斯基
拉德格里夫布朗
帕森斯
默顿
4、基本观点
侧重于对社会系统的结构进行功能分析
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跟有机体作类比,
认为社会是由诸多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统一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承担一定的作用或功能;
系统一般保持均衡状态,当受到外部和内部因素刺激时,原有的均衡被打破,系统内部开始进行调节,而后建立新的均衡
功能主义又叫“结构功能主义”
1) 帕森斯
5、主要代表人物
功能主义创始人和集大成者。
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具有四种功能:
①适应功能。(适应、获得、生存、发展)由经济制度执行
②目标实现功能。(确定目标、实现目标)由政治制度执行
③整合功能。(协调关系、维持和谐)由法治制度执行
④模式维持功能(拥有特定机制、维护原有模式)由家庭和教育制度执行
2) 默顿
他认为,当前社会学不需要高不可攀的巨型理论,而是与经验世界密切相联、具有明确操作化概念的“中层理论”。这种理论可以引导实证研究,可以用经验事实加以验证,同时也可抽象概括
提出新的功能分析范式:
潜功能与显功能(功能不可或缺性)
正功能与反功能(功能统一性和普遍性)
二、冲突论
1、理论渊源
冲突论
1)对功能论的批评
2)马克思的矛盾性和冲突思想
财产与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均—根源;私有制导致阶级斗争—现象;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意义
3)韦伯的冲突思想
社会冲突起源于权利、财富和声望的高度相关,弱者选择冲突是为了改变不平等的状况
4)齐美尔的冲突思想
人有敌对本能。冲突是普遍而不可避免的,不太紧张和激烈的冲突能促进系统的团结、统一和有意义的变迁
2、基本观点
冲突论认为,人们因为有限的资源、权利和和声望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
构成社会的各部分远不是作为社会整体一部分而平稳运行的,他们更多的是相互冲突的
3、代表人物的观点
1)达伦多夫
2) 刘易斯. 科塞
受马克思、韦伯的影响,认为阶级划分的关键因素是生产资料的支配权而非占有,只有把人类社会看作为权利和权威不断争斗的竞技场才能充分理解社会,尽管人们可以将冲突交易引用使之制度化,或者消除激烈的冲突形式,但冲突在人类社会是永远不可消除的。权利和权威是解释一切事物的关节点
认为冲突不仅仅有破坏社会体系均衡的作用,而且有社会整合的作用。社会体系内部各部分之间纵横交错的冲突,把体系“缝合”在一起,防止它从中间裂开
三、互动论
1、理论渊源
2、基本观点
19世纪末形成的关注个人和互动性质的微观社会学
如米德所奠基的互动理论、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的互动理论
互动论者认为人们具有行动的自由,社会结构不全是一种控制力量。
强调人们总是处在创造、改变他们的生活世界的过程之中。
不仅关注人们如何行动,而且对人们的思想和感觉感兴趣
3、互动论的三个流派及代表
1)符号互动理论(库恩、布鲁默)
也称符号相互作用理论,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之间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理论流派
它主要研究人们相互作用的方式、机制和规律
2)拟剧论( 戈夫曼)
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理论。
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3)常人方法学(本土方法论)(加芬克尔)
人们有意无意地构建、维持、转变他们对于外部社会现实“感受”的复杂方式。将社会凝聚在一起的力量不是价值、规范、共同定义和互通有无,更多的是建构社会秩序预设的明显和不明显的方法
四、交换理论
1、理论渊源
2、基本观点
功利主义经济学、功能主义理论、行为心理学
强调对人和人的心理动机的研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都是围绕着行动者之间的资源交换而展开,社会关系也是一种资源交换关系,人们之间的交往都是以自己的物质的或非物质的资源去交换对方的资源。这种理论是对商品交换原则的扩大应用
3、交换论者的观点
1)乔治 . 霍曼斯
交换理论的创始人。
他认为,利己主义、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根本上是一种交换过程。解释人的的行为的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