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分析.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当代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205小组作业
社会功能理论
时代背景: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曾经是美国社会学的主流理论,尤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几乎独霸美国社会学界。有两个主要原因:
1.美国社会在这个时期正是太平盛世,社会安定,国势雄伟壮大;功能论强调社会的稳定性和整合,正适合解释当时的美国社会。
2.当时哈佛大学帕森斯教授及其在全国各地的门生正主宰着美国社会学界。
基本观点:
结构功能论的一个基本假设认为,社会是由诸多相互依存的单元组成的统一系统,系统一般保持均衡状态,当受到外部或内部因素刺激时,原有的均衡被打破,系统内部开始进行调整,而后建立新的均衡。
代表人物
帕森斯
他是该理论的创始人,1945年,他首先正式提出“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其主要著作《社会行动结构》《社会系统》等。他的社会学理论主要包括:
1.社会行动论
2.AGIL功能分析框架
3.均衡论
默顿
他主张建立一个介于宏观理论与纯粹经验研究两者之间的“中层理论”,用以分析一系列有限的经验现象。这种理论既不高度抽象也不包容广泛,既可以得到经验,又可以在巩固之后形成大规模的理论,它能将理论与经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最终推动社会学理论的发展。
冲突理论
时代背景
20世纪60年代后曾流行于部分西欧国家。
基本观点
反对帕森斯关于社会的价值一致、均衡、整合的观点;认为,冲突是每个社会都无法避免的,是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权力分配和社会报酬分配的不均是冲突产生的根源;冲突对社会的作用不仅具有破坏性的一面,而且还有建设性的一面。
代表人物
科塞
科塞认为冲突不仅仅有破坏社会体系均衡的作用,而且有社会整合的作用。社会体系内部各部分之间纵横交错的冲突,把体系“缝合”在一起,防止它从中间裂开。
达伦多夫
他的冲突论认为社会除了一致性的一面外,还有冲突的一面。
交换理论
时代背景
产生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基本理论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都是围绕着行动者之间的资源交换而展开的,社会资源也是一种资源交换关系,人们之间的交往都是以自己的物质的或非物质资源去交换对方的资源。这种理论是对商品交换原则的扩大应用。
代表人物
霍曼斯
他是社会交换论的创始人,他以心理学的经济学为基础,对人的社会行为做了探讨,其代表性著作《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他认为,利己主义、趋利避害是人之行为的基本原则,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实质上就是一种交换的过程。
布劳
他用对等性原则解释部分交换行为,而用对等性原则解释另外一部分交换行为。另外,他虽然也以经济上的交换概念为依据,但是他考虑到了处于不同组织和结构位置上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换,从而淡化了交换的心理还原色彩,增加了整体效应的社会学传统,为交换理论从微观到宏观的国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符号互动理论
基本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是一种反实证主义的主观社会学,其核心观点是:社会现象与社会行为只有通过人际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才能得到解释,而人际互动是以运用符号以解释和确定相互间行动的意义为媒介的,因此,社会是个人借助符号互动的产物
代表人物
乔治 赫伯特 米德
他强调了人的心灵、自我和社会的产生与社会互动过程的紧密相关性。其观点是:1.人的活动是会根据环境中的客体来调整自己的行为。2.人们对自己的行为的调整主要依赖其自我观念,而自我观念是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因此,自我与社会是不能分开的。3.社会的制度和结构是个体之间有组织的模式化的互动的产物。4.人们的互动与自我观念的形成依赖与心灵的存在。
赫伯特 布鲁默
他认为符号是社会相互作用的中介,人们通过对符号的定义与理解进行互动,符号互动是能动的与可变的过程,符号互动创造、维持与变革社会组织、结构与制度。1.将社会的相互作用或交往分成符号性和非符号性的交往两类:非符号性交往是没有经过人们思考的交往;而符号性交往是受他人影响后经过头脑思考有一个解释过程的交往。2.认为让人类社会没有现成的模式,如果有的话,也会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加以改变的。3.强调社会角色的扮演,试图通过这些表演手段来协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以维持社会生活秩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