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经济生活一复轮习考点细解(不加练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知识点细解
苑忠国
一、商品的相关内容
1.含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大前提是国家法律允许)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含义注意:只要能满足需要,就说明有使用价值;价值前提是商品,本质是人类劳动
②各自作用:使用价值—担负着交换的可能,各自的有用性吸引人们交换;价值—担负着量的比对,使交换实现,使交换成功
③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区别—使用价值说的是使用、属性,价值说是衡量商品包含多少劳动量;联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统一于商品中(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挖掘劳动产品和使用价值、价值、性质
二、货币的相关内容
1.一般等价物的含义: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挖掘货币与商品的关系)
2.一般等价物的功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充当交换的媒介(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3.货币的本质:货币的产生就是为了取代普通的一般等价物,乃至取代其他所有的一般等价物,它就是为一般等价物而出现的,所以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挖掘货币与金银的关系)
4.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①含义(作用):表现、衡量/媒介
②过程及结果:计量单位、价格/买卖、商品流通(挖掘商品流通与商品交换,商品-货币-商品)
③意义:为商品交换提供了前提/关系到生存和发展
④启发:货币衡量商品价值后,才有价格,所以,价格根本上是由价值决定/卖出去,换取货币有前提—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产品
5.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是由两个基本职能延伸而来,可参考相关连接P6
6.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①源于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②主要是体现两个基本职能,如果着重体现一个的话,那就是流通手段
三、金属货币与纸币
1.含义: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银;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爱护人民币,国家形象)
2.过程:金银货币→金银铸币→普通铸币→纸币
3.关系:代替货币执行职能,方便交换、结算等
4.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价格总额/流通速度(次数),根据③关系——流通中需要的纸币量=价格总额/流通速度(次数)
5.纸币发行→纸币多,商品少→用纸币衡量的商品价格高→通货膨胀(可以挖掘通货膨胀、影响纸币发行量、纸币发行带来的影响、解决)
6.解决根本办法:纸币多,人的需求就多,那么让商品多起来,加大社会总供给,这是根本之策。
(1)通货膨胀率和货币贬值率的计算
通货膨胀率=(变化后价格-变化前价格)/变化前价格×
②货币贬值率=(变化后价格-变化前价格)/变化后价格×100%
(2)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物价、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关系
166点166点2015年2月27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l美元对人民币6.147 5元。而2015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l美元对人民币6.119 0元。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这种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是( )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项目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生产的使用价值量 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 社会劳动生产率 提高 缩短 不变 降低 不变 降低 延长 不变 升高 减少 不变 个别劳动生产率 提高 不变 缩短 不变 增加 增加 降低 不变 不变 减少 减少 以上关系还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词通常为“某企业”“某生产者”;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词通常为“通货膨胀率=(变化后价格-变化前价格)/变化前价格×
③货币贬值率=(变化后价格-变化前价格)/变化后价格×100%
(2012·安徽文综分)读下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年某企业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比例和价值总量分别是( )
年份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M商品总产量 2010 4 4 10万 4 2 20万 A. 50% 40万 B.50% 80万
80万 D.200% 160万(2012·大纲全国分)2010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8小时价值80元全社会A商品的产量为10万件2011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4小时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年A商品的全社会总产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价值总量分别是( )
万件、80元、800万元 B.10万件、40元、400万元
万件、80元、1600万元 D.20万件、40元、800万元
2013年某商品单价120元企业一天能100件。2014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企业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0%。若不考虑其他情况年企业一天生产该商品的价值总量是( )
元 B.16 000元 C.12 000元 D.24 000元
假设2013年甲国一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