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 实验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三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的目的 1、学会用”印片法” 法制作标本片。 2、观察放线菌的群体形态及个体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同细菌简单染色法,放线菌也可用石炭酸复红或吕氏碱性美蓝等染料着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 放线菌是呈丝状生长的单细胞菌丝体。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基内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各种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形。孢子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由于孢子丝在菌落表面,可以采用印片法把孢子丝印在载玻片上,从而可以看到完整的自然状态下的孢子丝形态。 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显微形态:单细胞菌丝体,菌丝内一般无隔膜。 菌丝体分为三部分: 1、基内菌丝—深入培养基中的营养型一级菌丝(较透明、颜色浅色)。一般无隔膜,直径0.2~0.8 μm,可产生各种色素。 2、气生菌丝—由基内菌丝从培养基向上伸展的二级菌丝(颜色较深),直径1~1.4 μm 。 3、孢子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各种孢子丝,呈螺旋状、波浪形或分枝状等,着生形式有丛生、互生和轮生三种。 分生孢子形态 孢子的表面光滑或粗糙,圆或椭圆和杆状。孢子有各种颜色。这些形态特点都是鉴别放线菌的重要依据。 三、材料 1、菌种:“5406”放线菌培养72 h的平板培养物; 2、染料:蕃红; 3、器材: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镊子、接种针、接种铲等。 四、方法及步骤 1、印片。取2片干净的载玻片,用解剖刀无菌挖取一块放线菌的菌落(注:带培养基切下),放在一块载玻片的中央(注:菌落面朝上);用另一干净的载玻片盖在这一菌落上轻轻按压,再小心取下这块载玻片(注:不要使菌落移动)。 2、干燥固定。将取下的上面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火焰高处烘烤干燥(注:有菌落的面朝上);然后迅速通过火焰2~3次,加热固定。 3、染色及干燥。滴加适量番红染液,染色1 min;水洗至流出液为无色; 在酒精灯高处加热干燥。 4、镜检。先用低倍镜寻找视野,然后用油镜进行观察。注意区分气生菌丝、孢子丝和孢子的形态及排列方式。 1.描述放线菌5406的菌落特征(大小、形状、颜色、边缘情况等特征)。 2.绘制观察到的放线菌气生菌丝及孢子丝形态。 五、观察与绘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