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课程实践教学的方法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嵌入式系统课程实践教学的方法的研究
摘要:
本文提出了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基本思想-加深理解理论原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针对嵌入式系统安排了实验课程项目,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起引导作用的实践课程的组织方式,以综合性项目设计为主的开放式考核方法。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活动;综合性项目设计;开放式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0
1、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
实践教学内容本着“加深理解理论原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设计思想进行编排,提高研究性、探索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掌握相关知识。实验过程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过程知识结构示意图
2、实验项目
嵌入式系统实验是嵌入式系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强化概念、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实验类型分为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实验三类。
表1 实验项目分类表
实验项目 描述 基础实验 选作实验 创新实验
嵌入式开发环境的建立 交叉开发环境的建立(包括宿主平台及目标平台的软硬件配置,软件工具的安装配置,硬件线路的布局与物流连接,逻辑连接等),掌握开发工具的基本使用,熟悉嵌入式软件运行的载体??嵌入式目标平台 √
嵌入式微处理器基础实验 包括汇编指令实验、C语言程序实验及C语言调用汇编实验、GPIO输入/输出实验、存储器读写实验、中断实验、定时器实验、脉宽调制PWM实验、 模拟比较器、看门狗实验、ADC数据采集实验 √
嵌入式微处理器通信总线实验 UART异步通信实验、互联IC总线实验、同步串口通信实验、CAN现场总线实验、以太网通信实验 √
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基础实验 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操作系统的基本管理功能的验证性实验,包括任务管理、任务的设计、信号量机制、消息队列、优先级反转及解决策略、动态内存管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特点与使用方法 √
嵌入式系统硬件驱动开发实验 开发板初始化、系统自举(BOOT LODER)、人机接口驱动(键盘、LED显示、LCD显示)、音频视频接口、PWM电机控制等 √
嵌入式系统软件驱动开发实验 源代码开放操作系统(uC/OS-II)的移植实验、移植操作系统到LM3S8962 √
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综合实验 电脑自动打铃器设计与实现、基于CAN现场总线的数据采集模块以太网数据采集模块 √
嵌入式系统中间件应用实验 ZLG/GUI(图形用户界面)开发应用实验 √
嵌入式系统综合设计开发实验 基于开源软件的应用软件架构设计与实践、逆变电源制作、IEEE国际电脑鼠跑迷宫竞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等 √
3、实践时间和方式
上述实践内容由简单到复杂,仅靠课内时间难以完全实现。本着“充分发挥个人的学习潜力,目标动态差异化管理,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的理念,实践课分为四个阶段,即实验课阶段、课外实验阶段、课程设计阶段和项目综合实训阶段。
4、实践课程组织形式
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起引导作用,教师通过和企业联系与企方工程师共同提出研究的课题和方向,教师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包括网上的和教职工共同采集的),指导学生做出自己的决定并保持足够的目标持续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课程组织形式如图2所示。
图2 实践课程组织形式示意图
5、教师指导方法
⑴常规的理论验证和设备操作实验,提供1台/1~2人的操作仪器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
⑵对实验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进行实验难点讲解,学生以3人小组共同讨论,使用网络资源进行e-learning学习,打破了传统学习模式的时空界限,动手实验,自己做决定;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工作计划,以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实践项目。
⑶设计性和创新实验,预先将实验题目告诉学生,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写出实验原理,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步骤,然后和教师一同讨论、分析,使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提高。
⑷创新实践的指导方式采用教师讲解和启发式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在出现分歧时加强沟通,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探索的愿望。
6、考试方法与考核内容
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考试方式还是停留在纸张上,可以说是“一纸定成绩,一纸定能力”的不合理方式。助长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模式,不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门课程的实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