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第五讲.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公共政策学专题讲座 复旦大学公共行政系李春成 第一章 导论 (3)邓恩的分析模式 美国学者邓恩侧重从政策信息的转换过程去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他认为,政策分析基本上要解决三类问题,事实(是什么)、价值(希望是什么)、规范(应该是什么)。由此产生了与之相关的三种方法:经验方法、评价方法和规范方法。 经验方法:主要是描述某一公共政策的因果关系,指出某事物是不是存在,因而提供的信息是描述性的。 评价方法:主要是决定某项政策的价值,即是否值得这样做,与之相关的信息是评价性的。 规范方法:是对所解决的公共问题,提出一种引导性方向,即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因此与之相关的信息是指导性的。 第一章 导论 邓恩认为,政策分析至少包括五个方面:(信息的收集与运用) 构建问题,即首先要明确政策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 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过程与实际结果。 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 评价已有和将产生的政策价值。 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第一章 导论 政策分析的三种主要形式: 预测分析:涉及到政策行为启动和执行之前信息的产生与转变过程。 回溯分析:主要是限于政策实施后信息的获取和转换上。 综合集成分析:它不仅要把预测分析与回溯分析阶段的研究结合起来,而且要求分析者不断捕捉新的信息与转化信息。 第一章 导论 3、综合分析框架 (1)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 社会现实中的某个(些)问题怎样成为公众在政治上注意的对象? 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如何进入政策议程成为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不同的政策问题主要采用哪些分析问题? 建立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第一章 导论 (2)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与通过 建立政策方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实现政策方案的目标是什么? 可供选择的方案是如何制定的? 怎样对所选择的政策方案优化? 相关利益群体如何影响政策方案的制定过程? 政策方案是怎样被正式通过和颁布的? 正式通过的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一章 导论 (3)公共政策内容的实施 有效的政策实施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在政策实施中采取了哪些具体的行动措施? 这些行动措施对政策内容产生了何种影响? 第一章 导论 (4)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 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去评价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影响? 由谁去评价政策结果? 政策评价的结果是什么? 政策是继续执行、发展、还是终止? 第一章 导论 二、公共政策分析要素 1、政策问题(公共政策学 P273) 问题:所谓问题,通常泛指实际状态与期望之间的差距。就一个社会而言,问题通常可分为私人问题和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两类。 第一章 导论 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政策问题: 如果从社会的广义概念即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体出发,公共问题与社会问题应基本等同。 如果从社会的狭义概念即社会仅是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相并列的一个领域来考察,那么社会问题只能是公共问题的一个方面。 通常,我们从社会的广义概念出发来理解社会及社会问题,此时社会问题与公共问题在外延与内涵上是相同的概念。 所谓公共问题,是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同情与支持,并谋求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境。 第一章 导论 政策问题: 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第一章 导论 2、政策目标(P301) 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确定目标是分析的前提。围绕问题,开始设定的目标往往笼统,有待进一步具体化。其方法为:一是把总目标分解成更低层次的子目标;二是量化,给目标定出必须实现的数量界限。这样可以使整体目标与局部目标、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等分析得较为清楚。 政策目标既不能朝令夕改,要具有稳定性,又要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具有应变能力。 政策目标还经常被掩盖(政治家惯用的手段,小布什攻打伊拉克以反恐为名义,形象工程建设等) 第一章 导论 世界银行有两种分类方式,且两者密切联系。一种是将国家或经济实体划分为四个收入档次,分别为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这一分类标准非常明确且每年调整一次。 2007年的分类标准为:人均GNI低于905美元为低收入经济体;人均GNI在906美元至3595美元之间为下中等收入经济体;人均GNI在3596至11115美元之间为上中等收入经济体;人均GNI在11116美元以上为高收入经济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