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原理仪器步骤报告要求试验原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的 原理 仪器 步骤 报告要求 实验原理 :应变 假设一根横截面积为S,长为L的材料,在大小为F 的力的拉压下,伸缩短了△L则: :应力(单位截面上内力 ) 应力和应变的比成为杨式模量 1、杨式模量: 本实验目标: 钢材的杨氏模量 2、钢丝杨式模量的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 ΔL: 是一个微小长度变化量,本实验利用光杠杆的光学放大作用实现对金属丝微小伸长量?L 的间接测量。 d:为细铁丝的直径,可用螺旋测微仪测量 F : 可由实验中钢丝下面悬挂的砝码的重力给出 L:可由米尺测量 实验原理 光杠杆常数 b 光杠杆的光学放大原理 光杠杆的光学放大原理 实验原理 D b △L θ θ θ ? 叫光杠杆放大率 将微小的伸长量△L 放大为竖尺上的位移l 实验原理 关于仪器选择: 砝码 卷尺 卷尺 千分尺 卡尺 米尺 实验仪器 杨氏模量测定仪 螺旋测微计 (仪器误差: ) 游标卡尺(仪器误差: ) 米尺(仪器误差: ) 砝码(仪器误差: ) 标尺(仪器误差: ) 待测金属丝 实验步骤 1、调节仪器: 调节光杠杆和望远镜: (1)调整望远镜水平,光杠杆平面镜竖直 (2)调整望远镜与光杠杆平面镜高度相同 (3)沿望远镜外侧边沿上方使凹口、瞄准星面镜在同一直线上,左、右移动望远镜在镜子里找到竖直尺的像;若找不到,可微调镜子的角度,直到找到为止。 (4)旋动望远镜目镜,使十字叉丝清晰;再旋 动聚焦手轮,直到看清竖直尺的像。 逐次加一个砝码,在望远镜中读对应标尺的位置,共7次;然后将所加砝码逐次去掉,并读取相应读数。 2、记录金属丝伸长变化 实验步骤 加砝码 减砝码 平均值 1 2 3 4 平均 用逐差法计算每增减4个砝码,钢丝的伸长量 (2)在钢丝上选不同部位用螺旋测微计测量d(测5次) 3、测量金属丝长度L、平面镜与竖尺之间的距离D,金属丝直径d,光杠杆常数b。 (1)用钢卷尺测量L 和D(L 、D测一次) (3)取下光杠杆在展开的白纸上同时按下三个尖脚的位置,用直尺作出光杠杆后脚尖到前两尖脚连线的垂线,用游标卡尺测出b 实验步骤 1、实验系统调好后,一旦开始测量ri,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对系统的任何一部分进行调整,否则,所有数据将重新再测。 2、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系统稳定后才能读取刻度尺,读数过程中不要按压桌面。 3、光杠杆后脚尖不能接触钢丝。 注意: 实验步骤 4、注意维护钢丝的平直状态,在钢丝两端夹点外测量直径,避免伸长部分扭折。 报告要求 1、计算杨氏模量 E: 注意各个量的单位以及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 例:测量金属丝长度 L=37.42cm,钢卷尺仪器误差 为 0.1cm 注意:为4个砝码的重量 例:测量金属丝直径 5次测量值分别为,螺旋仪器仪器误差 为 0.004mm 次数 1 2 3 4 5 平均值 0.488 0.490 0.489 0.492 0.490 0.490 0.002 0.000 0.001 0.002 0.000 2、计算△E: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 3、规范表示测量结果 目的 原理 仪器 步骤 报告要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