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 泪器疾病3-5.ppt

发布:2017-11-19约1.44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 慢性泪囊炎 病因 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但一般不发生混合感染,泪小点返流的分泌物作涂片染色可鉴定病原微生物。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 慢性泪囊炎的发病与沙眼、泪道外伤、鼻炎、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溢泪、溢脓。 检查:可见结膜充血,下睑皮肤出现湿疹, 用手指挤压泪囊区,有粘液或粘液脓 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 泪道冲洗:冲洗液自上、下泪小点返流,同 时有粘液脓性分泌物。 治疗 ????1.药物治疗 可用抗生素眼液点眼,每日4~6次。滴眼前要先挤出分泌物,也可在泪道冲洗后注入抗生素药液。药物治疗仅能暂时减轻症状。 ???? 第四节 急性泪囊炎 急性泪囊炎大多在慢性泪囊炎的基础上发生,与侵入细菌毒力强大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 病因 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新生儿急性泪囊炎并不多见,儿童患者常常为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感染。 ?? 临床表现 患眼充血、流泪,泪囊区局部皮肤红肿、坚硬,疼痛、压痛明显; 炎症可扩展到眼睑、鼻根和面颊部,甚至可引起眶蜂窝织炎,严重时可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不适。 数日后红肿局限,出现脓点,脓肿可穿破皮肤,脓液排出,炎症减轻。但有时可形成泪囊瘘管,经久不愈,泪液长期经瘘管溢出。 ??? 治疗 早期可行局部热敷。 全身和局部使用足量抗生素控制炎症。 炎症期切忌泪道 探通或泪道冲洗,以免导致感染扩散,引起眶蜂窝织炎。 如炎症未能控制,脓肿形成,则应切开排脓,放置橡皮引流条,待伤口愈合,炎症完全消退后按慢性泪囊炎处理。 第五节 泪液分泌系统疾病 泪腺炎 泪腺肿瘤 一、泪腺炎 1. 急性泪腺炎 临床上较少见,一般单侧发病,主要见于儿童, 常并发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 病因 多为细菌、病毒感染所致,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淋病双球菌常见,感染途径可为眼睑、结膜、眼眶或面部化脓性炎症直接扩散,远处化脓性病灶转移,或来源于全身感染。 临床表现 眶外上方局部肿胀、疼痛,上睑水肿呈“S”形弯曲变形,耳前淋巴结肿大。 触诊可扪及包块,有压痛,结膜充血、水肿,有粘性分泌物。提起上睑,可见泪腺组织充血肿大。 急性泪腺炎病程通常短暂,经治疗后可缓解,或转为亚急性或慢性。也可形成脓肿。 治疗 根据病因和症状治疗。 细菌、病毒感染,应全身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局部热敷。 脓肿形成时,应及时切开引流,睑部泪腺炎可通过结膜切开,眶部泪腺脓肿则可通过皮肤切开排脓。 2.慢性泪腺炎 病因? 免疫反应为主要原因,也可为沙眼性和结核性,后者多由血行播散。 此外,肉瘤样病、Sjogren综合症均可累及泪腺,表现为慢性泪腺炎。 良性淋巴细胞病变(Mikulicz综合征)、淋巴瘤和白血病均可累及泪腺,通过活检可明确病因。 临床表现 泪腺肿大,一般无疼痛,可伴有上睑下垂,在外上眶缘下可触及较硬的包块,但多无压痛,眼球可向内下偏位,向上、外看时可有复视,但眼球突出少见。 治疗 针对病因或原发疾病治疗。 肉瘤样病和Mikulicz综合征局部或全身用糖皮质激素有效。 对Sjogren综合症可免疫抑制、抗炎等治疗,辅以人工泪液滴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