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思考原理与方法(提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动态思考原理与方法(提纲)
新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吴运胜
首先,请问大家几个问题:
1、A﹥B﹥C。这是什么?回答:不等式。正确。
2、它是由哪些符号组成的?回答:三个字母、两个大于符号。错误。应该是三个字母,两个大于号,两个小于号。可以从左向右看,也可以从右向左看。为什么一定要从左到右?
现在人们一般的思维习惯是从左到右。但中国传统的书写格式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这样既省力,又方便。
3、A,B,C,这是什么?回答:字母。不完全。另一种回答:代表数字。不完全。受数学的影响,思维固化了。
因为前面已明确是不等式,它只是带有普遍意义的符号。既是字母,又代指其它事物,代表一切符合条件的事物。所以回答不完全,不完全就是错误。比如,爷爷、爸爸,儿子的年龄;总理、省长、县长的职务。
总 结:这就是静态思维与动态思考的区别。在从左向右的确定性前提下,是三个字母和两个大于号。在数学公式的确定性前提下,是三个字母代表三个数字。但在没有确定性的前提时,动态思考的结论就会不同了。因为动态思考是多点的、多向的、多层面的、多维面的。今天要讨论的,就是关于动态思考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第一部分,动态思考的概念、特点及一般原理
什么是辩证逻辑,什么是动态思考,它的理论根基、内涵、原理、范畴、研究方法等等,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给出一个权威的定义。但有学者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套体系;也有人对其中的一些原理、方法进行了研究,成果散见于学术期刊、教材、报纸,不乏真知灼见。总之,还有待于建立严密的学科体系。
一、静态思维与动态思考
事物的运动变化存在两种状态,即相对静止状态和运动变化状态。
对相对静止状态的事物进行思考就形成静态思维。静态思维是对处在相对不变状态下的事物的概括、认识,它反映的是事物的相对稳定性,即质的规定性,强调从相对静止的范围思考问题
运动变化状态指一切事物处于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对运动变化状态进行思考就形成动态思考。动态思考是对运动、变化、发展着的事物的概括、认识,它从矛盾、运动、转化的角度开拓对事物的反映,寻求事物内外因素新的联系。
动态思维与动态思考:动态思考是思维的深层次内容,具有思维的一般特征。动态思维的范围要比动态思考的范围大。动态思考是思维转向辩证的逻辑工具,是解放思想、拓展视野的锐利武器,是推动创新创造、发明发现的重要手段,是注入思维活动的清醒剂。
[举例]之思维与思考:在汉语中,思维与思考的词义是相通的,《辞海》思维条的第一种解释就是思考,第二种解释指理性认识的过程,也即思考。但严格地说,具有名词性的“思维”与带动词性的“思考”是不能等同的。思考是深入地思索、考虑,专指进行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思维概念包含的范围大,思考概念的范围小,一般是指独立地发现、发明未知事物或寻求解决问题途径、做法的思维活动。人们遇到某一疑难问题总是说:“让我想一想”,“让我考虑一下”,或者直接说:“让我思考一下”,似乎没有人说“让我思维一下”。
二、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
1、所谓形式逻辑,是在“质”的规定不变的情况下,对“质”的同态性表述。它反映的是事物的“象素”、是量的积累。也就是说,形式逻辑的推演表现的是事物自身的等同性,即在推演的过程中,事物的质的规定不能从一种质的规定变化为另一种质的规定。矛盾律:a ≠ ( a 不等于非 a );同一律:a = a ( a 等于 a );排中律:a 不能同时既等于 a 又不等于 a 。
有人说,形式逻辑就是一种格式化的思考规律,这有一定道理。它要求人们按一定的格式去思维,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等,都有一定的格式和公式。
[举例] 之格式化:以下棋为例,若规定是中国象棋,则在下棋的过程中,“马走日字”规定不能变。如果一个下棋的人,一会马走日字,一会又走田字,对自己怎么有利就怎么走,这是不能允许的。在数学的演绎过程中,无论如何变化,等式的两端必须相等。也就是说,在演绎的过程中各个要素要保持自身的质的不变性( a = a ),任何数学题求解的过程都是这样一个过程。
[举例] 之形式逻辑:中国人见了面有一句话,“吃饭了吗?”有这样几种回答:1、吃了。2、今天点了很多菜,吃得太饱了。3、吃了,与几个朋友一起,还喝了酒。4、唉,烦死了,餐厅好多人,等了半天才上菜。哪个回答最符合逻辑呢?当然是第一种回答。
2、所谓辩证逻辑,就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不但要认知事物当前的、现在的“质”的不变性(稳定性)a = a ,同时还要认识到这种不变性是暂住的:a 经过质的变化还可以等于非 a ( a = )。
三、静态思维的局限性
1、封闭呆滞性;
2、单一纵向性;
3、经验再生性。
四、动态思考的特点
1、开放灵活性;
2、多向互补性;
3、求新创造性。
五、动态思考的一般原理
(一)肯定否定思考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