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领会课标精神.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深入领会课标精神,努力追求优质高效的语文教学
作者:霜篱 ? 出自:驿外断桥边 浏览/评论:62/0 ? 日期:2008年5月19日 21:12
????????? 深入领会课标精神,努力追求优质高效的语文教学
——浙江省第七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活动综述
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特级教师? 王崧舟
????对于本次赛课活动,我想谈三个方面的看法:第一,本届赛课有几个出的特点,这些特点向我们指示一种方向,透露一种信息,提供一种标准,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展开谈。第二,本届赛课存在一些问题,尽管有些问题不具有普遍性,但却具有代表性;尽管有些问题属于吹毛求疵,但是为了毛能够长得更纯一些,这些疵我们也不妨再求一求。第三,无论是本届赛课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还是某些方面存在的问题,都会给我们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实践带来有益的启示,所以我也想简单地谈一谈启示。
????下面先谈本届大赛所表示出来的几个比较显著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本届大赛一共12堂课,它们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语文意识。什么是语文意识?也许一时半会儿可能说不清楚,但是,这没关系,为什么?因为12堂课以它们鲜活的诠释、以它们生动的表现、以它们创造性的发挥和实施,为“语文意识”做了最好的注脚。实际上,语文意识是一个语文老师作为一种专业的重要标识,数学老师需要数学意识,音乐老师需要音乐意识,而语文老师毫无疑问、理所当然的应该具有语文意识。所以,我经常说语文老师要用语文的眼睛看问题,用语文的耳朵听声音,用语文的嘴巴去交谈,甚至用语文的心灵去感受、去思考、去体验。语文意识,就在我们眼前,但是因为我们没有觉醒,我们没有被提示,所以经常会走入某个误区。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张白纸的上面有一个黑点,你们首先把注意力分配给谁呢?毫无疑问是黑点。您不可能在正常的情况下,把注意力分配到白纸上,而你的注意力没有分配到那张白纸的空间,就是被我们忽视了的语文意识。因为,它太常见、太普通、离我们的生活太近,所以,我们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习焉不察、熟视无睹。而这次的12堂语文课,却向我们展现了,或者说聚焦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具有的专业特征——语文意识。
??? 比如,杭州胜利小学的陆虹老师,上的是《花钟》,我相信各位一定记忆犹新。这堂课最大的成功是什么?我听完这堂课,最深的感受是一句话,这是一堂具有典范意义的自觉体现语文意识的好课。我们不妨简单地回顾一下,陆老师上的《花钟》的最精彩的片段。哪个片段呢?在引导学生品读描写花钟的这一段文字中,这段文字从语文意识的角度来说,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典范性,这个典范性体现在哪里?体现在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准确性的生动结合中。一方面,作者对九种花开放的动态描写,语言极富变化,节奏极富变化;另一方面,对每一种花开放时间的描述又相当准确,用“左右”,用“大致”,用“承上省”和“启下省”这样一种语境的暗示来告诉我们,每一种花开放的大致时段。陆老师课上所体现的“语文意识”,正是将课堂学习的内容牢牢锁定在语言表达的这个特征上。第一,她抓住对花钟开花描写的各种不同的变换语式,每一种花如何开发的意思一样,但写法却不一样,或者拟人、或者白描、或者直截了当、或者生动描绘,极富变化。这就是语文意识。语文老师如果只关注语言文字所传递的意思,那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没有意思的。从专业的角度看,语文老师只有在关注语言文字所表达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语言文字表达形式所传递出来的那种节奏,那种韵味,这才是课程意义上的语文,这才是语文老师需要特别留神、特别着力的地方。这一点,陆老师做得非常成功。对于时间描写的品味,陆老师教得一样精彩。抓住“左右”、“大致”这些具有标识意义的字眼,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那种准确,那种精到。更巧妙的是,陆老师在最后安排了一个匠心独具的拓展,把茉莉花、荷花等花呈现给学生,然后提示学生利用“词语盘点”中所提供的一些生动、新鲜的词汇,来描写这些花又是怎样开放的。这是什么?我认为这就是语文意识,一种自觉而强烈的语文意识。所以这堂课听下来,我们会有一种强烈的感受,浓浓的语文味洋溢在课堂上,洋溢在师生的对话中,洋溢在学生的语文实践中,洋溢在每个学生的听、说、读、写中。
??? 关于“语文意识”的问题,我想再举一个例子。温岭方城小学潘慧慧老师上的《钩虾与放牛》,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在潘老师的课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字眼就是“细节”。很显然,钓虾是一个画面,放牛是一个画面,这个画面要有文学的形象性,要有文学的感染力和穿透力,要真正进入我们的记忆深处,靠什么?靠细节。所以,潘老师在这一点上是非常清醒的,她的课,紧紧抓住画面当中出现的细节,引导学生去抓细节,去感悟细节,去理解细节,去诵读细节,去内化细节,最后去创造细节。所以我们一边在听潘老师的课,我们的脑海中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