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评价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超声评价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胆固醇积聚,导致血管管腔狭窄、血流受阻,从而引起一系列心血管疾病。过去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血液流动力学因素、血管壁的组成、代谢和神经影响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评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以超声评价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方法最为常用。该方法依靠超声检查仪测量血流液体动力学参数,包括流速、血流阻力等,来评估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是否正常。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好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通过超声评价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和治疗的准确性。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评价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并寻找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招募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研究。每位患者都将接受超声评价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检查,并进行严格的资料收集和分析。针对所得数据,本研究将开展以下内容的分析:
(1)分析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2)分析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患者血脂水平、血糖水平、血压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对已知的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基因型进行分析,探讨其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
(4)探讨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可能的干预措施,包括控制血脂、降低血压、改善生活方式等。
2.研究方法
(1)招募研究对象
本研究将选择已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要求符合以下条件:
①年龄在35岁以上;
②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经过超声、血管造影等检查证实;
③无严重心脏、肝、肾、肺等器官功能不全;
④无其他明显心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
(2)超声评价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采用经桥脉超声测量系统(Vivid3)进行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评估。其具体方法包括:组织多普勒成像测量血流速度,计算血流阻力指数;用多普勒方式测量前臂动脉径和流量;测量前臂动脉保持放松状态(峰流速度环境舒张)和缩紧状态(峰流速度反射收缩)的峰值流速;计算前臂动脉流量反射和舒张状态下的峰值流量比值(FMD),作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评价指标。
(3)资料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样本人口学特征。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或者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对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同时,还将采用影响因素模型对影响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因素进行探究。
四、预期结果与意义
本研究的预期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超声评价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探讨影响因素。
(2)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风险。
(3)研究结果将为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重要参考。通过干预影响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因素,有望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