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ppt

发布:2015-09-07约5.4千字共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血浆的化学成分 水:在血浆中占90-92%. 有机化合物: 脂类.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等. 各种无机离子:Na+.K+.Cl -的量较多 细胞外液的三种主要液体的区别与联系 本节要点: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液——人体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本节要点: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液——人体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GO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体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内环境 二、细胞外液成分比较 (1)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 (2)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蛋白质、无机盐离子的含量有关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温度:一般维持在370C 四、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关系 1、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的参与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P5思考与讨论提示:   1.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2.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CO2+H2O   H2CO3   H++HCO3-。 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   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完成归纳图 外环境 内环境 细胞 O2、营养物质 包括 组织液 淋巴 血浆 也就是 细胞外液 理化特性 化学分析 组成成分 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CO2等代谢废物 O2、营养物质 CO2等代谢废物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血浆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淋巴中蛋白质较少 A 巩固练习 2.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 A.血浆中尿素过多 B.皮下脂肪组织积存过多 C.血糖含量过少 D.血浆蛋白含量过少 D 3、血浆中的水来自( ) A、 组织液 B、血浆、消化道 C、 淋巴、组织 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D 巩固练习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 D 5.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02、血红蛋白、H+ B.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0 B 6、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 其原因( ) A 、血浆渗入组织的速度降低 B、 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 C 、淋巴生成速率降低 D 、淋巴循环受阻 巩固练习 B 7、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 、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 、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C A、B、C、以及数字各代表什么? * *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边境战士在巡逻 钢铁工人在炼钢 抗洪战士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