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写人记事作文800.doc

发布:2016-09-19约2.32万字共5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写人记事作文800 《写人叙事类作文训练教学》 课题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一、调查目的: 我校语文组课题《写人叙事类作文训练教学》实施研究以来,为配合课题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的环境及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情况,我们中年级组开展了复述作文训练的科研工作。三年来,我组老师脚踏实地地抓好课改,在复述写人叙事类作文训练教学中下了很大功夫,为了检查学生三年来学生在复述写人叙事类作文训练中的兴趣,爱好,进步等,特进行一份结题问卷调查。 二、调查时间:2013年3月 三、调查对象:我校三、四、五、六年级学生 四、主要了解学生对复述写人叙事类作文的兴趣以及认知程度的评价。 五、问卷法。对四个班发放25张,收回有效问卷25张。回收率100% 六、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选择题的统计结果: 七、分析思考: (1)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复述作文训练课题实施的写人叙事类作文是行之有效的。85%以上的同学喜欢上了复述作文。认为复述作文感觉有东西可写。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 以往写起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搜肠刮肚,总是“无话可写”。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思路没有打开,不懂得审题,不懂得立意,不懂得根据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题材。复述作文训练通过参与、操作等方式,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整个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脉络就清晰。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 通过复述作文的实践,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 篇二:作文.写人记事 (精选) 作文——写人记叙文指导 【背景介绍】 上周,曾布置过一篇题为《琐忆》的作文,要求学生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复杂的写人记叙文。 【课前准备】 从学生习作中摘录出有代表性的开头、结尾、主体部分的文字各5个片段,打印出来,作为讲评材料。 【讲评过程】 一、导入 上次作文过程中,同学们都深刻地体味了一次“琐忆”,今天,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下大家手中的文章片段,看看他们“忆”的怎么样。 二、展开讨论  师:先请大家就所选的《琐忆》的开头谈谈看法。 习作材料1: 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有一棵老树和一棵小树。老树枝叶枯黄,根已衰老;小树枝叶茂盛,正在茁壮成长。这就像我的外婆和我一样,外婆现在年事已高,不能劳累;我正值青春年华,茁壮成长。生1:究竟是写“我”还是写“外婆”,看不明白。 生2:“老树”与“小树”的比喻用在这儿不妥当,它们不能成为回忆的实体。 习作材料2: 又是绵绵的小雨,我来到了外婆的坟前,四周一片寂静。坟上,已经开出了小小的紫花,那是外婆最喜欢的。“外婆,我来了。”我轻轻地呼唤着。可是,却没有人回答。我的眼泪一滴滴地落下,勾起了对外婆的回忆。 生1:景与情结合得好,把作者带到特定的情境中。 生2:有些语言还不够自然,最后一句改成“我轻轻地呼唤着,眼泪一滴滴落下,历历往事涌上心头”更好些。 习作材料3: 你是我眼中稍纵即逝的流星,一闪而过,悄然隐去。我惋惜这相逢的短暂,但更珍惜这短暂的相逢,因为,你一路燃烧而来,你曾将我的一段人生历程照亮。 生1:有浓浓的诗情,但有点朦胧。 生2:第二人称的使用使怀念之情更浓,但“你”到底是谁应在下文中点明,不能朦胧到底。习作材料4: 在学校的这些日子里,我常常会想起家里的那串紫色的风铃?? 生1:别具一格,能引起悬念。 生2:既然是写人的,应点明“风铃”与所写之人的关系。 师:同学们的分析都很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写人记叙文的开头通常要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有时留点悬念固然好,但要在其后适当的地方交代清楚,不要让其成为“悬案”。下面请大家总结一下,写人记叙文究竟怎样才能开好头,最好结合观点举点更有代表性的范例。 生1:开门见山,点明题旨。 生2:一般要写明时间、地点、人物,最好能给故事的叙述打下 伏笔,设置悬念。 生3:要能渲染一种气氛,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故事背景之中。 生4:要能落笔生情,以情动人。臧克家的《老哥哥》一文的开头就是这样:“秋是怀人的季候。深宵里,床头上叫着蟋蟀,凉风吹一缕月光穿过纸窗来。在我没法合紧双眼的当儿,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影像便朦胧在我眼前了。” 师:大家谈得好极了。刚才这位同学举的例子给大家的小结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证明:特定的季候、具体的时间、特定的环境气氛、特定的形象,怀念之情渗透其中。我送大家四个字作为对开头要求的概括,那就是(板书):明题激欲。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