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安徽省宿州市2023年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

发布:2025-04-07约6.61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9/NUMPAGES28

安徽省宿州市2023年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是1:4,那么它们的面积比是()

A. B. C. D.

【答案】D

【分析】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详解】解:两个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是,

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

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熟记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当锐角A45°时,sinA的值()

A.小于 B.大于 C.小于 D.大于

【答案】B

【详解】试题解析:在范围内的值会随着的增大而增大.

时,

故选B.

3.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则关于的方程实数解的个数是().

A.0个 B.1个 C.2个 D.1个或2个

【答案】D

【分析】根据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得到,再分两种情况判断方程的解的情况.

【详解】因为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

所以,

因为方程,

当a=0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故有一个解,

当a0时,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

因为?=,

所以4-4a0,

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利用函数图象经过的象限判断字母的符号,方程的解的情况,注意易错点是a的取值范围,再分类讨论.

4.图2是图1中长方体的三视图,若用表示面积,,,则()

A. B. C. D.

【答案】A

【分析】直接利用已知视图的边长结合其面积得出另一边长,即可得出俯视图的边长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解:因为S主,S左,

所以主视图的长,左视图的长,

则俯视图的两边长分别为:、,

S俯,

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已知三视图求边长,正确得出俯视图的边长是解题关键.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顶点坐标分别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在原点的同侧画,使与成位似图形,且相似比为2:1,则线段DF的长度为()

A. B.2 C.4 D.

【答案】D

【分析】把A、C的横纵坐标都乘以2得到D、F的坐标,然后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计算线段DF的长.

【详解】解:因为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在原点的同侧画△DEF,使△DEF与△ABC成位似图形,且相似比为2:1,

而A(1,2),C(3,1),

所以D(2,4),F(6,2),

所以DF==,

故选:D.

6.在中,,为边上的高,,,则的长为()

A.5 B.7

C.5或7 D.

【答案】C

【分析】在中,根据,,求得,然后分情况讨论即可求得的长.

【详解】解:在中,,

如图,当点C在点D右边时

如图,当点C在点D左边时

故的长为5或7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以及分类讨论,解题关键是正确画出分类讨论的三角形图形求解.

7.反比例函数经过点,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

C.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 D.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C

【分析】将点(2,1)代入中求出k值,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详解】将点(2,1)代入中,解得:k=2,

A.k=2,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k=2﹥0,反比例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此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k=2﹥0且x﹥0,函数图象位于第一象限,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此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k=2﹥0且x﹥0,函数图象位于第一象限,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理解函数图象上的点与解析式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

8.如图,在中,点D在BC上,连接AD,点E在AC上,过点E作,交AD于点F,过点E作,交BC于点G,则下列式子一定正确的是()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由平行线易得△AEF∽△ACD,△CEG∽△CAB,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逐个判断即可.

【详解】解:因为,

所以△AEF∽△ACD,

所以,故选项A错误;

所以,

因为,

所以△CEG∽△CAB,

所以,

所以,故选项B错误;,故选项D错误;

因为,

所以,

因为,

所以,

所以,故选项正确C.

故选:C.

9.班长邀请,,,四位同学参加圆桌会议.如图,班长坐在⑤号座位,四位同学随机坐在①②③④四个座位,则,两位同学座位相邻的概率是()

A. B. C. D.

【答案】C

【分析】采用树状图法,确定所有可能情况数和满足题意的情况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