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 题
使用人 编 号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主备人 日 期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及科举制度废除等史实;了解民国时期著名文学艺术家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及主要成就。指导学生归纳本课文艺成就,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民国时期时代特征,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编演短剧,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历史有直观、深刻的印象,从而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指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文艺成就,创制表格,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条理清晰,以便从宏观上把握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 点 科举制度废除近代文艺成就。 难 点 知识点杂乱,头绪多;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思想性 学 法 阅读、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讲述等 教 法 图片、视频展示;导读导议;讨论法,活动法 板
书
设
计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一、新式教育开端
1.新式学堂出现和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2.新式教育评价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二、民国时期文学艺术
教 学 过 程 环 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导 入
新 课 《考生看榜图》 展示:《考生看榜图》,设疑:该图反映了什么?并对此做一简要评价。导入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落
实
课
标 理
解
课
标 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解
读
课
标
同步探究过程 指导自主探究组织展示交流,进行评价 展示交流
作出评价 6’ 一、新式教育的开端
1.新式学堂出现和京师大学堂的创办2.新式教育评价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2、导思:近代洋务运动以来,中国有识之士为什么创办新式学堂,启动新式教育?它新在哪里?
3、展示讨论题,引导学生讨论探究:
①对照《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里的课程,课时与今天课程、课时设置,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这种不同?
②如果你在那个时代上中学,你会从哪些方面培养自己?说明理由。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观察,阅读教材,
并思考回答。
使学生能认识“北大”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学生短暂交流后,以模拟采访形式分角色表演短剧《蔡元培访谈》揭示创办新式教育的原因、过程及新旧教育的主要区别,认识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各组代表阐明本组观点。
①使学生认识到《奏定学堂章程》仍然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②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
9’ 教 学 过 程 环 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落
实
课
标
解
答
课
标 二、民国时期文学艺术
①说出这两首歌的曲作者,创作背景。
②这两首歌曲有哪些艺术特点?在当时起什么作用?
学生欣赏,思考,回答问题。
提高学生对歌曲艺术欣赏水平。使学生认识到歌曲产生于民族危难的抗战时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
设疑:《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抗战时期,为什么把它作为今天的国歌?
学生欣赏,思考,回答问题。
?使学生认识到国歌今天仍然鼓舞着中国人民为国家强盛而奋勇拼搏。
?
?
?
学生讨论回答。
认识到国歌今天仍然鼓舞着中国人民为国家强盛而奋勇拼搏。 7’ 运
用
课
标 指导完成,方法点拨
同步探究的开放作业 小组讨论
得出结论
代表展示 16’ 反 思
完 善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何收获?(提示:学习了哪些重大事件?你有何感悟和认识?还有哪些疑惑?) 合作探究
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心得 4’ 教 学
小 结 有了上节课关于思想文化课程要注重基点的教训,再加上觉得学生们对八卦电视剧中毒太深,所以上这节课,我坚持重难点知识兼顾、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顺便也把上节课讲授不足的地方补充完整,整体感觉挺好。让学生思考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然后指出: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决定了历史赋予民国时期文化的新内容。接着,我指导学生按文学、艺术分类,编制“民国时期进步文学艺术家成就简表”。我启发学生效法老师,任意选择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