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二零二五年度XX医院医技人员聘用合同范本.docx

发布:2025-04-05约4.53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甲方:XXX乙方:XXX20XXCOUNTRACTCOVER专业合同封面RESUME

甲方:XXX

乙方:XXX

20XX

COUNTRACTCOVER

专业合同封面

RESUME

PERSONAL

二零二五年度医院医技人员聘用合同范本

本合同目录一览

1.合同订立依据及目的

1.1合同订立依据

1.2合同目的

2.合同主体

2.1用人单位基本信息

2.2聘用人员基本信息

3.聘用岗位及职责

3.1聘用岗位

3.2职责描述

4.聘用期限

4.1聘用起始时间

4.2聘用终止时间

5.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

5.1工作时间规定

5.2休息休假制度

6.工资待遇

6.1基本工资

6.2奖金及津贴

6.3工资支付方式

7.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7.1社会保险缴纳

7.2住房公积金缴纳

8.试用期

8.1试用期期限

8.2试用期考核

9.竞业限制

9.1竞业限制的范围

9.2竞业限制的期限及补偿

10.劳动保护与职业健康

10.1劳动保护措施

10.2职业健康检查

11.违约责任

11.1用人单位违约责任

11.2聘用人员违约责任

12.争议解决

12.1争议解决方式

12.2争议解决机构

13.合同的解除与终止

13.1合同解除条件

13.2合同终止条件

14.其他约定事项

14.1合同生效条件

14.2合同附件及补充协议

第一部分:合同如下:

1.合同订立依据及目的

1.1合同订立依据

本合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订立。

1.2合同目的

本合同旨在明确用人单位与聘用人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

2.合同主体

2.1用人单位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医院

单位性质:全民所有制

单位地址:省市区路号

法定代表人:X

2.2聘用人员基本信息

姓名:X

性别:男/女

出生日期:年月日

身份证号码:

学历:

专业:

3.聘用岗位及职责

3.1聘用岗位

聘用人员岗位为医疗技术人员,具体岗位为:。

3.2职责描述

1.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2.负责医疗技术操作,确保医疗质量。

3.参与科室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4.配合科室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聘用期限

4.1聘用起始时间

本合同自200X年X月X日起生效。

4.2聘用终止时间

本合同聘用期限为X年,自200X年X月X日起至20年X月X日止。

5.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

5.1工作时间规定

聘用人员实行标准工时制,每周工作五天,每天工作八小时。

5.2休息休假制度

聘用人员享有国家法定节假日、年休假、产假、婚假等休假待遇。

6.工资待遇

6.1基本工资

聘用人员的基本工资为每月人民币元。

6.2奖金及津贴

聘用人员享有岗位津贴、绩效奖金等,具体金额根据医院规定执行。

6.3工资支付方式

聘用人员的工资按月支付,于每月X日前发放至其指定的银行账户。

7.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7.1社会保险缴纳

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为聘用人员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7.2住房公积金缴纳

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为聘用人员缴纳住房公积金。

8.试用期

8.1试用期期限

本合同约定试用期为一期,试用期为X个月。

8.2试用期考核

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对聘用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业务水平等方面。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者,用人单位可以解除本合同。

9.竞业限制

9.1竞业限制的范围

在合同有效期内及合同终止后X年内,聘用人员不得在与其工作岗位相关的行业内,从事与原岗位具有竞争关系的职务或业务。

9.2竞业限制的期限及补偿

竞业限制期限为X年,自合同终止之日起计算。用人单位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支付聘用人员竞业限制补偿金,补偿金额为聘用人员离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X%。

10.劳动保护与职业健康

10.1劳动保护措施

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为聘用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健康标准的劳动条件,保障聘用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10.2职业健康检查

用人单位应定期组织聘用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11.违约责任

11.1用人单位违约责任

如用人单位未履行合同约定,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11.2聘用人员违约责任

如聘用人员未履行合同约定,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12.争议解决

12.1争议解决方式

双方发生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12.2争议解决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