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理化生]生物化学生物氧化.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高能化合物类型 1.磷氧键型(-O-P) (1)酰基磷酸化合物 (2)焦磷酸化合物 (3)烯醇式磷酸化合物 2.氮磷键型(-N-P) 胍基磷酸化合物 3.硫酯键型 3′-磷酸腺苷-5′-磷酰硫酸 4.甲硫键型 S-腺苷甲硫氨酸 (三)ATP的特殊作用 1.作为中间传递体 ATP→ADP循环是生物系统的能量交换中枢。 2.作为中间载体 作为磷酸基团转移反应的中间载体。 (六) 电子传递抑制剂 第一节 糖酵解 一、糖酵解的反应过程糖酵解(glycolysis):在无氧气的条件下,G降解为乙醇或乳酸并伴随着少量ATP生成的一系列反应,称之为糖酵解又称EMP途径(Embden-Meyerhof-Parnas)。 (一)糖酵解生化过程 1、第一阶段生成三碳糖 5步反应。 (1)葡萄糖的磷酸化 (5)磷酸三碳糖互变 2、第二阶段生成 乳酸(乙醇)6步反应 (1)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图6-7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3)、3-磷酸甘油酸异构化 (5)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移磷酸基团产生ATP 图6-11 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形成ATP 图6-12 烯醇式丙酮酸重排成丙酮酸 (6)丙酮酸进一步转变为乳酸(乙醇) 乳酸发酵和乙醇发酵 图6-13 丙酮酸变成乳酸 图6-14 丙酮酸变成乙醇 总反应式: 葡萄糖+2Pi+2ADP→2乳酸+2ATP+2H2O 葡萄糖+2Pi+2ADP+2H+→2乙醇+2CO2+2ATP+2H2O (二)糖酵解的调节 调节位点:3个限速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 (三)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1、提供能量 某些情况(剧烈运动 乳酸↑) 2、病理情况下获取能量 严重贫血、大量失血、呼吸障碍等。 3、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 中间产物(磷酸二羟基丙酮、丙酮酸等) 一、三羧酸循环的生化过程 1、丙酮酸氧化为乙酰CoA 5步反应、3种酶 图6-16 丙酮酸转变为乙酰CoA的总反应 图6-17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的反应 (2)柠檬酸异构化形成异柠檬酸 图6-20 柠檬酸异构化形异柠檬酸 (3)异柠檬酸氧化脱羧生成α-酮戍二酸 图6-21 异柠檬酸氧化脱羧生成α-酮戍二酸 (4) α-酮戍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 (6)琥珀酸重新氧化使草酰乙酸再生 3步反应 二、三羧酸循环生成的ATP 乙酰CoA+3NAD++FAD + GDP+Pi+2H2O→ CO2+3NADH+FADH2+GTP+2H++CoASH 每个分子G彻底氧化为H2O和CO2,共能产生: 5(或7)+12.5×2=30(或32)分子ATP 三、三羧酸循环的回补反应 草酰乙酸的回补反应 1、丙酮酸的羧化 图6-25 丙酮酸的羧化 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羧化 图6-26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羧化 3、氨基酸形成草酰乙酸 图6-27 由氨基酸形成草酰乙酸 四、三羧酸循环的调节 1、柠檬酸本身制约系统的调节 3种限速酶: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戍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最关键的底物乙酰CoA、草酰乙酸和产物NADH。 2、ATP、ADP、和Ca2+对三羧酸循环的调节 ATP 浓度↑ 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 ADP 浓度↑ 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 Ca2+ 浓度↑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α-酮戍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图6-28 乙酰CoA……………调节部位 五、巴斯德效应 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氧气抑制酒精发酵的现象称之 原因:供氧充足→ATP/ADP升高→抑制磷酸果糖激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