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效果研究.doc

发布:2018-01-25约4.41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效果研究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655000 摘要:笔者深入探讨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效果研究。就近年来本院治疗的150 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开展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及低血糖、糖尿病足、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预防护理;对照组仅开展基础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依从程度、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系统护理及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依从程度较高,血糖控制更为稳定,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 < 0.05)。结论心理、饮食、运动护理联合并发症对症预防护理,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能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程。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效果研究 本人研究收集了近年来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0例,均开展并发症的护理管理,并与常规护理组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7月~2015年1 月来本院就诊的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15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0例,女70 例,年龄39~72 岁,平均(51.4plusmn;12.0)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观察组中,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共42例,大学28 例,平均住院时间(12.5plusmn;4.6)d,病程3 个月~7年;对照组中,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共47 例,大学23 例,平均住院时间(13.6plusmn;4.9)d,病程4 个月~8 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文化程度、住院时间、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观察组开展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及低血糖、糖尿病足、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预防护理;对照组仅开展基础护理。具体如下: 1.2.1 基础护理 1.2.1.1 心理护理DM 患者并发症较多,治疗相对复杂,常因疗程较长,用药品种多而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患者对医嘱依从性差,常不配合治疗或忘记服药。因此,对新入院患者应分别予以个别、集体的宣教方式来开展健康教育。宣教前,应对患者思想及情感状态充分了解,宣教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使患者能够敞开心扉交流。宣教时需注意患者情绪变化及心理反应,依据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水平特征交流,通过给予其心理疏导、安慰,帮其其调节情绪,减小抑郁、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帮助其从悲伤中解脱出来,接受医疗帮助,使其意识到治疗护理的重要性,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6]。 1.2.1.2 饮食护理控制饮食是治疗DM 的有效、关键环节之一。饮食指导的核心是让患者意识到饮食控制的重要作用,在护理人员帮助、指导下合理定制食谱,三餐定时定量,主食、副食做到粗细搭配、荤素搭配,餐后若遇饥饿感严重,可减小热量摄入,以高纤维蔬菜为主,或两餐中间食用含糖量低的黄瓜、西红柿等水果。使其认识到碳水化合物的充分摄入可减低体内脂肪、蛋白质的分解速度[7-9]。 1.2.1.3 运动锻炼护理适度的体育运动锻炼可增强末梢组织功能,特别是提高肌肉对胰岛敏感性,从而控制血糖,同时,适度活动也能够将促进皮下注射储存的胰岛素释放入血,减低肥胖患者体重。对于DM 患者,如无严重并发症或心脏禁忌证,每天都应适量开展体育运动。运动应以循序渐进的原则为指导,持之以恒。为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晨炼前应少量进食;晚间长时间工作、活动时,适当提高食量。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活动时更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临床观察到,约三分之一DM 患者可经饮食调理、合理运动将血糖调整至理想水平,而不需药物治疗[10]。 1.2.2 并发症的对症护理 1.2.2.1 低血糖护理熟悉并发低血糖的先兆症状:如心慌、汗出、头昏眼花、饥饿感、面色苍白等,临床中患者若有DM低血糖症状发生,医护人员应立即行血液的葡萄糖水平测试,依据患者临床症状,积极地开展对症治疗,保持血液、电解质的平衡,予葡萄糖静脉注射,对于发生休克、昏迷等重症患者,还加注氢化可的松,在纠正低血糖后的相对较短时间内,将血糖维持在较高的水平[11]。近年来,便携式血糖监测仪获得应用推广,DM 患者可方便地进行血糖的自我监测,以指导临床治疗,预防低血糖发生。因DM 患者需要多次测量血糖,为缓解采血针针刺造成的痛苦,患者可从感觉神经较少的手指侧面刺入。此外,DM 患者及其家属应掌握DM 相应知识,充分掌握低血糖症状,首选短效制剂的临床治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