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刍议.doc

发布:2018-11-26约4.0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刍议 山西省大同市矿区姜家湾第二小学 王春芳 内容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教学的需要,作为小学一线语文教师,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机结合,从而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这也成为了时代的需要,成为我们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加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相融合,对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有些教师盲目地关注技术,追求技术,为技术而技术。课程整合的焦点放在了具体的技术手段上,而不是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上。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实践经验,不能够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地引导,结果使得学生放任自流,不但没有发挥整合优势,效果反而更差。所以,教师一定要以学定教,不要在新技术面前迷失了方向,那样就会得不偿失。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教学的最优化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教学的需要,当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时,立即以其信息容量大、传输速度快、形象生动的时效性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这也就告诉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仅凭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幅挂图进行教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社会要发展,要进步,首先教育就要随着改革。于是,教育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就成为时代的需要,已经摆在了我们每个教师的面前,它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信息技术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视听觉冲击力,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加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相融合,对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帮助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经济时代,知识日益更新,不掌握信息技术就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转变观念,不去更新知识结构,吸纳新鲜事物,在教学中就会捉襟见肘,相形见绌,最终被社会淘汰。可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线教师必备的素质。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便捷地学习新知,开阔眼界,提高能力。譬如要备好一节课,不仅要备学生,吃透教材,必要时还需到网上冲浪,搜索与课文有关的信息资源,并对所获得的资源进行加工和进一步利用。长期坚持下去,对于提高教师素养,优化课堂结构,改变教学方式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进一步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最关键的地方,难点即学生最不容易掌握,最难理解的地方,一篇文章如何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往往是教学最核心的问题。传统的做法仅仅靠教师的讲解,图示的方法。有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我们就可以模拟事物的真实情境或活动过程,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复杂的过程直观化,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提高感悟,加强学习的信心。例如在学习《詹天佑》一课时,对于居庸关和八达岭两种开凿隧道的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我采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的方式,模拟开凿隧道的情景,使学生一看便明白了: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采用从两端开凿的方法可以缩短工期;而八达岭是居庸关的三倍长,采用中部凿井的方法,先从顶部打两口竖井,再分别从两头开凿,这样六个工作面同时动工,就大大缩短了工期。从中学生也进一步体会到詹天佑因地制宜,方法灵活的卓越的创造才能,从而更增加了对詹天佑的崇敬之情。在学习“人”字形线路的设计一节时,我先指导学生抓住表示方位的重点词,如“北上”的列车、列车向“东北”前进、列车折向“西北”前进,利用早已准备好的道具(一个小铅笔头,两端插两块橡皮充当火车头,用泥沙堆一个陡坡)演一演火车上陡坡的情景。然后,我播放视频让学生看看火车上陡坡的真实画面,通过对照,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增添了活力。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往往使学生豁然开朗,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到此,其它地方的学习自然是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了。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