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5年高考试题—— 文综历史部分(广东卷)Word版含解析.doc

发布:2017-08-10约2.2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年广东文综历史难成A.浪漫主义???B现代主义??C.现实主义???????D古典主义 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B. 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1920年苏俄正在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商品贸易,故本题选C。 23.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 ) A.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马歇尔计划 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布雷顿森林协定》 【答案】D 【解析】由“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特权是《布雷顿森林协定》: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确立了美元等同于黄金的特殊地位。故本题选D。 24.2014年5月,团省委与某股权交易中心共同发起设立国内首个“青年大学生创业板”股权众筹平台。投资机构出资入股,与创业公司共享收益、共担风险。截止当年年底,该平台累计上板项目112项,其中55项与投资公司达成投资意向,融资近5000万元。该股权众筹平台( ) A.创新了公司基本组织形式 B.扶持了大学生创业,改善了产业结构 C.实现了项目与资源的有效对接 D.使投资公司定期获得稳定的经营收益 【答案】A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青年大学生创业板”股权众筹平台,投资机构出资入股,与创业公司共享收益、共担风险。这是对传统公司体制的创新,故选A。 38、(25分)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变化。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那个学派的经典?经学在明清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6分) (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13分)(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答案】(1)人文主义; 背景:政治:中世纪宗教神学占统治地位;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思想:人们追求世俗人生乐趣;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地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2)儒家。宋明时期理学有了新发展,“存天理、灭人欲”,有利于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朱熹做《四书章句集成》,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3)变迁:近代教育的发展。思想解放,民权意识觉醒。教学课程的设置中传统经学地位逐渐下降并取消,改为能体现民群意识的公民课。 【解析】(1)第一问结合材料描述和所学知识直接回答即可。第二问背景结合所学中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阐述即可。 (2)第一问结合所学直接回答。第二问结合所学从宋明理学对儒学的新发展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这个角度阐述即可。 (3)结合材料直接概括社会变迁中的教育的变迁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中课程设置的变化来进行阐述即可。 39、(27分)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1)概述18-19世纪西欧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情况。(8分) (2)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何重视现代化理论?(10分) (3)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9分) 【答案】 (1)经济: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实现工业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