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章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ppt

发布:2017-02-14约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6-* 第七章 公司国际化经营战略 : 本章要点 1.国际化经营的原因和特点 2.国际竞争战略的选择 3.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4.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影响因素 5.国际战略联盟 6-*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机是什么? * 6-* §1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原因 垄断优势理论 内部化优势理论 区位优势理论 国际综合理论-跨国多元理论 理论成因 * 6-* 垄断优势理论 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在陌生的环境中直接投资,关键在于具有垄断优势,具有当地企业所不具有的某种特定资源。 垄断优势理论由美国学者海默于1960年提出,他认为垄断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企业的垄断优势分为两类:一是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能、营销能力等所有无形资产在内的知识资产优势(如:麦当劳);二是企业凭借规模巨大而产生的规模经济优势(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 6-* 垄断优势的某些具体表现 生产技术上的优势。比如计算机芯片生产技术,可口可乐的糖浆秘方等 某种关键原材料或要素的优势。(如迈克尔·乔丹对于美国芝加哥“公牛”、Alco公司对铝矾土资源的垄断) 市场营销上的优势。(如皮尔·卡丹的著名商标) 组织管理技术上的优势。(麦当劳的“汉堡包”大学) * 6-* 内部化优势理论 内部化理论的是英国学者巴克利 、卡森和加拿大经济学家拉格曼提出的。   所谓内部化,就是把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以内部市场替代原来的外部市场。(例如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实施。) 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任何资产都可以通过市场实现其价值,从而避免直接投资带来的风险。然而在许多情况下,技术的持有人很难通过这种市场交易的方式来实现其利润,而只能 “市场内化” (例如跨国公司母公司及各子公司之间的内部市场,实现利润的内部转移) 。 * 6-* 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就是以企业的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解决由于市场不完整而带来的不能保证供需交换正常进行的问题。 内部化理论认为,由于市场存在不完整性和交易成本上升,因此,建立企业内部市场即通过跨国公司内部形成的公司内市场,就能克服外部市场和市场不完整所造成的风险和损失。 * 6-* : 上述两种理论,解释了跨国公司存在的基础,但并没有解释为什么跨国公司要采取跨国生产的方式来实现其“垄断优势”的价值,因为“产品出口”的方式仍然可以把垄断优势保存在企业内部。 理论缺憾 * 6-* 区位优势理论—产地优势 国际企业之所以向某个特定区域进行直接投资,是由于它要获得一定的区位优势,即垄断优势需要与某些当地资源联合使用才能最有效地发挥优势。如汽车轮胎,产品货重值低,相对运费很高,除了随汽车整装出口外,单独越洋运输很不经济,因此,凡是作为更新用的,在汽车售后的维修市场上出售的轮胎,一般都是在当地市场上生产的。 也可以是无形的或心理上的优势(如崇洋心理和品牌效应) 。 * 6-* 跨国投资多元理论 1980年前后,John Dunning 教授综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将其理论归纳为三点: 为什么能出去投资--所有权优势 (主要指无形财产方面,包括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技能和产品特性、商品牌号等) 怎样进行--内部化优势 (企业拥有的财产通过内部化转让到国外子公司,可比通过市场转让给局外人得到更多的利益) 到哪里去投资--区位优势 (投资企业优势和当地优势结合起来,以达到取得比单纯出口得到更多利益)。 * 6-* 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区位优势 =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 6-* 公司国际化经营的特点(p249) 经营空间广泛:把整体世界作为自己经营活动扩大的舞台和战略发展的空间; 经营环境复杂:表现为环境因素的多样化、不可控性和不确定性; 竞争激烈:国际市场都是买方市场; 信息管理难度大:由于经营空间大,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不如国内方便。语言文字差异、商业习惯的不同、政治倾向等决定着信息获得的不易; 需更周密的计划和组织:国际化经营企业为了履行合同,保证及时交货,必须保证原材料的及时供应,保质、保量、按时根据定货合同加工出产品并及时运送给用户。因此比国内经营企业在计划和组织上更为周密。 * 6-* §2 国际化经营的环境分析 p250 :关税、非关税壁垒、国际贸易的支付方式(汇率及返还母公司的利润比例限制); :对外国企业的态度、政治的稳定性、政府的官僚制度、贸易或投资条约和协定以及东道国法律和国际贸易法规(惯例); :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给自足的经济、原料出口经济、产业发展中经济、产业经济)、GDP及其分布、国际收支、集团贸易与区域性经济; :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状况、基础设施、教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