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件:疼痛的神经阻滞.ppt

发布:2019-05-05约1.08万字共6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并发症及防治 药物过量或患者身体条件较差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术前须补充血容量: 注射神经毁损药扩散至腰神经丛可能引起神经痛或运动障碍,术后应取俯卧位4~6小时,尽可能选用细针穿刺避免损伤下腔血管引起后腹膜血肿。术中开放静脉,准备处理各种并发症药品。 十二、上腹下神经丛阻滞 (一)应用解剖 (骶前神经丛) 上腹下神经丛也称骶前神经丛,位于L5~S1椎体前上侧,腹主动脉分叉处。其神经纤维来自腹主动脉丛、肠系膜下丛以及腰神经节的第3和第5内脏神经。继续向下延伸进入直肠两侧的神经丛,随髂内动脉分成左右腹下神经丛或神经,连接下腹下神经丛(盆丛)。发分支至双侧输尿管丛、精索丛、膀胱丛、直肠丛及髂丛。 盆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也加入此神经丛,随乙状结肠血管、降结肠血管及其分支分布。 也可单独形成腹膜后神经,支配结肠左曲或横结肠左侧、降结肠以及乙状结肠。 (二)操作技术 操作需在影像显示器引导下进行。体表定位:患者取侧卧或俯卧位,确定L5~S1棘突间隙,旁开6~8cm 故标记。局麻下用12~ 16cm长, 7~9号穿刺针与皮肤成60°角,在影像显示器下缓慢进针达椎体外缘。如穿刺针进入椎间盘时阻力明显增加,继续加压进针直至出现阻力消失,显示器确认穿刺针位于L5和S1椎体前缘(图5-14)。 缓慢注射造影剂2~3 ml,观察造影剂扩散范围,证实无误后,注射1%利多卡因15~20m,观察2~3分钟后患者疼痛消失,注射同容积无水乙醇。退针后用创可贴贴敷穿刺针孔,嘱患者保持仰卧位4~6小时。 腹主动脉丛 第4腰内脏神经 卵巢动脉丛 上腹下丛 L5-SI椎间盘 左髂内动脉 输尿管 左髂外动脉 左髂外静脉 输卵管 下腹下丛 子宫丛 膀胧丛膀恍 上腹下丛 第4腰交感节第1骶神经 左腹下神经 第3骶神经 第5骶神经 直肠丛 子宫 直肠 上腹下丛 第4腰交感节第1骶神经 左腹下神经 第3骶神经 第5骶神经 直肠丛 子宫 直肠 上腹下丛 第4腰交感节第1骶神经 左腹下神经 第3骶神经 第5骶神经 直肠丛 子宫 直肠 (三)适应证 慢性和顽固性下腹疼痛、腰骶部术后疼痛,直肠癌、前列腺癌、宫颈癌、卵巢癌、膀胱癌性疼痛和骶骨转移瘤疼痛。 (四)并发症及防治 同腹腔神经丛阻滞。 十三、肩胛上神经阻滞 1.应用解剖 肩胛上神经来自C5、6脊神经,起自臂丛上干,通过肩胛切迹至冈上窝,支配冈上肌、冈下肌、肩关节。 2.操作方法 取坐位,两臂自然下垂,双手置膝上,头略屈。在肩胛冈上由肩胛骨内缘至峰画一横线,在此连线中点与脊柱平行画一线,在两线交点的外上角等分线上2.5cm处为进针点。用6cm长、22G的阻滞针与皮肤垂直方向刺入4~5cm,达肩胛上切迹,有异感更好。回抽无血后注入消炎镇痛液5~8ml。 3.适应证 肩周炎、肩关节痛、C5为中心的带状疱疹痛及癌性 肱骨头转移性痛。 4.并发症 气胸、出血、肩胛上神经损伤等。 2.5cm 从脊柱缘至肩峰做连线,先均分为2等份,再均分为3等份,于2等份中点和3等份外1/3处连线的中点上缘为穿刺点(图5.15)。用8cm长带有标记的7号穿刺针,垂直进针至冈上窝。将针体标记推至距离皮肤lcm处,退针至皮下,再将针尖向前倾斜5~10。进针,做扇形移动,直至出现向肘部放射异感(图5.16)。回吸无血,注射消炎镇痛液5~8ml。用神经定位刺激器,可提高成功率。 十四、腋神经阻滞 (一)应用解剖 腋神经由C5~C7神经后束纤维组成,走于桡神经外侧,腋动脉的后侧,肩胛下肌的前面,穿四边孔,绕肱骨外髁颈向后分布至三角肌。 (二)操作技术 患者取坐位,双臂下垂。于患者后侧确定肩峰与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交点连线中下1/3或肩峰下3~4cm的凹陷处。用3.5cm长、7号短针朝喙突方向刺入2~2.5cm,可以不出现放射异感(图5-17)。 注气无阻力,回吸无血、无气,即可注射抗炎镇痛液6~8ml。如用神经定位剌激器可诱发此处肌肉抽动。 三角肌 肱骨干 肱三头肌长头 肱三头肌外侧头 (三)适应证 肩周围关节炎疼痛。配合肩胛上神经阻滞用于肩周炎第3期,即冻结期手法松解 (四)禁忌证 避免将局麻药误入旋股后动脉内。穿刺对准喙突方向,避免穿刺针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