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发布:2025-04-04约6.1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粗犷(kuàng)静谧(mì)莅临(lì)咄咄逼人(duō)

B.吝啬(lìn)棱镜(léng)确凿(záo)人声鼎沸(dǐng)

C.贮蓄(zhù)着落(zháo)徘徊(huái)恍然大悟(huǎng)

D.搓捻(niǎn)绽开(zhàn)倜傥(dǎng)混为一谈(hùn)

答案:B

解析:A项“粗犷”的“犷”应读“guǎng”;C项“着落”的“着”应读“zhuó”;D项“倜傥”的“傥”应读“tǎ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朗润嘹亮哄托花枝招展

B.发髻澄清骄媚迫不及待

C.静谧铃铛化装翻来覆去

D.分歧取决拆散各得其所

答案:D

解析:A项“哄托”应为“烘托”;B项“骄媚”应为“娇媚”;C项“化装”应为“化妆”。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答案:C

解析:A项“不可救药”指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用在此处程度过重;B项“随声附和”指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含贬义,与语境不符;D项“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用在此处不恰当。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D.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

答案:D

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品质”不能“浮现”,可将“品质”改为“形象”;C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文章通过回忆作者童年时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段生活经历,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

D.《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英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她在文中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答案:B

解析:A项《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C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D项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

6.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③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A.引用、比喻排比、比喻拟人

B.引用、拟人排比、比喻比喻

C.引用、比喻比喻拟人

D.引用、拟人比喻比喻

答案:A

解析:①句引用了“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同时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运用了引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②句把“红的”“粉的”“白的”分别比作“火”“霞”“雪”,同时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③句“害了羞”把薄雪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

答案:山岛竦峙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

答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

答案:风正一帆悬

4.夕阳西下,__________。

答案:断肠人在天涯

5.《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内容。()

答案:√

解析:朱自清的《春》结构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