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干细胞研究进展(精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肺癌干细胞研究进展
摘要:肺癌已成为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最近,科学家们提出“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肿瘤组织由异质性的细胞群体组成,其中很小部分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是恶性肿瘤发生、耐药、复发及转移的根源。因此人们希望从肿瘤干细胞的角度找到根治肺癌的途径。
关键词 :肺癌;干细胞;肿瘤干细胞
肺癌干细胞研究进展肺癌是当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最严重的恶性肿瘤。据报道,经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后5年存活率不足15%[1]。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1950年代后发病率迅速上升,目前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占第一位,女性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长,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2]。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 TSC)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人们希望从肺癌干细胞的角度找到根治肺癌的途径,近年来对肺癌干细胞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笔者就肺癌干细胞的分离、鉴定方法等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干细胞
干细胞(SC)是指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在其内在机制和周围环境中的信号调控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维持了干细胞的数量稳定。一旦干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或信号传导途径发生错误,将导致这一平衡被打乱,引起高度协调的干细胞分裂增殖过程失调,导致肿瘤发生
2肿瘤干细胞 肿瘤发病率居高不下,但目前肿瘤治疗效果却远不能令人满意,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肿瘤的发病机理至今仍不明确。人们发现肿瘤细胞与干细胞在自我更新、信号传导、耐化疗药物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人们就二者之间的相似性提出了TSC学说,认为主导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复发的关键细胞是TSC[3]。 TSC的最早报道见于白血病。Dick等发现大多数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只有CD34+、CD38-细胞能在NOD/SCID小鼠骨髓中形成白血病细胞克隆,而CD34+、CD38+和CD34-细胞则未能形成克隆[4]。由于血液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故与其他实体组织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近年来,随着干细胞表面抗原的研究发展,实体TSC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发展。 AiHajj等研究后发现,所有接种ESA+、CD44+、CD24-、Lin-乳腺癌细胞的小鼠在12周内均出现明显的肿瘤,而接种CD44-或CD24+细胞的小鼠则少有肿瘤生长。ESA+、CD44+、CD24-、Lin-细胞遂被称为乳腺癌干细胞,首次证明了在实体瘤中同样有TSC的存在[5]。Singh等报道,在脑肿瘤中分离出了TSC,但与乳腺癌干细胞不同的是,脑TSC的分离是以CD133为干细胞膜蛋白标记的[6]。2006年,Obrien等在研究结肠癌时将CD133+细胞接种于NOD/SCID鼠肾被囊中,以鉴定结肠癌起始细胞。发现CD133+结肠癌细胞可以起始肿瘤,因此认为CD133+细胞就是结肠TSC[7]。迄今为止,已成功分离并鉴定的实体TSC还包括前列腺癌、黑色素瘤及胰腺癌等[810],肺癌TSC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进展。其他肿瘤,如胃癌中是否存在TSC目前尚不清楚[11]。
3肺癌干细胞
2.1 研究进展
2005年,Kim等从小鼠支气管肺泡导管连接处分离出一群Sca+CD45-Pecam-CD34+细胞,命名为支气管肺泡干细胞(bronchioalveolar stem cells, BASCS)。研究发现,BASCS在支气管、肺泡损伤和上皮细胞体内修复更新时发挥作用,当体内支气管和肺泡损伤时发生增殖;BASCS能够分化为终末细支气管上皮细胞 (Clara细胞)、I型肺泡上皮细胞(AT I细胞)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TⅡ细胞),表明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故认为鼠肺末梢支气管癌的发生和BASCS有关[12]。这个结果为人肺TSC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 2006年,黄盛东等将A549单细胞悬液接种到96孔板,观察其克隆形成率、克隆形态及传代情况。结果发现,A549细胞可形成3种类型的克隆集落,其中Holoelone型占总克隆数的4%,克隆体积大,可连续传代20次以上,并可分化为其他2种类型的集落,增殖活性不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并表达Sca1+等干细胞标记[13]。2007年,Summer等利用干细胞排斥Hoechst染料的特性,并结合CD45、CD31成功从鼠的肺组织中分离出肺内源的间充质干细胞[14]。同年,Ho等对6种人肺癌细胞株的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发现肺癌SP细胞较非SP细胞具有更强的致瘤性,同时人端粒末端转移酶表达增高,说明这部分SP细胞具有TSC特性。同时发现肺癌SP细胞表达乳腺癌耐药蛋白(ABCG2)等多种ATPbinding cassette(AB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