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心坡选煤厂降低介耗的探索与实践.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磨心坡选煤厂降低介耗的探索与实践
磨心坡选煤厂 李家旺
摘 要:本文介绍了磨心坡选煤厂在重介质选煤中降低介质耗量的探索与实践,认真分析了该厂生产中造成介耗大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实际情况总结了所采取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在2007年扩能技改中所做的改进与实施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降低介耗 实践 措施 效果
1 前言
磨心坡选煤厂于1990年建成投产,设计能力为入洗原煤60万吨/年群矿型炼焦煤选煤厂。随着煤炭市场的变化,为满足用户对精煤产品质量的要求,截止2007年10月,选煤厂先后进行了四次技术改造。选煤工艺由最初采用的跳汰—浮选联合流程。1998年增设重介工艺系统,将原工艺改为跳汰粗选—重介精选—浮选联合工艺流程。因受原煤煤质及数量限制,工艺系统繁杂、工艺参数调节不灵活等因素影响,一直没有达到正常工艺效果,故在2004年选煤厂按年入洗45万吨原煤的规模设计进行了全重介技术改造,并于2004年10月调试成功,投入正常生产。2005年,天府矿业公司提出磨心坡煤矿东冀煤田的开采计划,煤源增加,并且近几年由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冶炼焦煤的需求量增大,因此,选煤厂抓住机遇于2007年9月进行了扩能改造,改造中利用现有重介系统,工艺不改变,对部分设备进行了改造换型,设计原煤入洗能力为75万吨/年。
2 现状分析
磨心坡选煤厂经2004年的全重介技术改造后,主要分选指标比原工艺有了根本好转,但作为重介选煤工艺来讲,介耗高低是重介选煤厂一项重要的技术评价指标,这一指标能体现出该选煤厂的工艺流程先进可靠程度和现场管理水平。控制介质的耗量是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直接影响选煤厂经济效益,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分析原因,有效控制介质的消耗是非常必要的。
而从磨心坡选煤厂全重介技术改造后的实际生产情况看,在介耗的控制上很不理想,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介耗达到了吨入洗原煤10kg左右,经济损失严重。为此,磨心坡选煤厂如何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对降低介耗的探索与实践,解决因介耗大而造成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制约该厂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3 造成介耗大的因素分析
磨心坡选煤厂采用磁铁矿粉作为重介质,生产中造成介耗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介质质量存在问题
介质质量在我国设计规范中规定,用磁铁矿粉作加重质时,密度须在4.5g/cm3左右;磁性物含量需达到95%以上。现场实践表明:-0.044mm粒度含量必须达到80%以上才能保证悬浮液稳定,有利于减少因介质粒度粗、煤泥量大,以至于脱介筛和磁选机效率下降而造成的介耗损失;磁铁矿粉磁性物含量越高,回收再利用的数量也越大,介耗越低。另外,磁铁矿粉水分重对介耗也是有影响的,如水分高,会使介质结团成块,不仅造成加介困难,而且,介质进入悬浮液中难于分散,造成悬浮液不稳定。
(2)介质的添加方式
由于堆放场地限制,介质堆码不合理及存在二次甚至多次转运,同时起吊到主厂房+12.6 m平面混料桶处添加,运输和起吊过程中的损失较大。
(3)弧形筛、脱介筛脱介效果
经旋流器排出的物料在压力的作用下进入入料箱时有相当大的冲力。由于原入料方式为侧面入料,在冲力的作用下,物料进入入料箱后不能均匀分布,从而容易造成物料在弧形筛及脱介筛上形成单边运动,不能沿筛子全宽面运动,使弧形筛及脱介筛的有效使用面积得不到充分运用,导致脱介效果差,介耗增大。特别是两台香蕉筛,入料冲程达2m以上,大大降低了脱介效果。另外,原设计喷水高度过大,造成喷水力度不足,也是导致介耗大因素之一。
(4)磁选机的分选效果
现场实践表明:磁选机滚筒转速、磁偏角、滚筒与精矿接料槽的间隙大小、矿浆的通过量、以及入料浓度对介耗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精煤磁选机不能满足当前生产需要,实验数据显示水带介严重,说明该设备分选效率降低。
(5)分流量的调节。分流量的调节也是影响介耗大小的关键环节之一。分流量过大,会使通过磁选机的矿浆量增大,导致磁选尾矿带介;分流过小,系统中的煤泥不能及时排除系统,使悬浮液流动性变差,分选精度降低,影响分选效果,所以我们必须保持分流量的稳定。
(6)清水脱介
生产过程中尾煤回收跟不上,造成φ15m浓缩机频繁压耙,溢流水质差,影响煤泥水处理系统的平衡安全运行,并且导致用于脱介喷水的循环水浓度高,脱介效果不理想。
(7)跑冒滴漏严重
自全重介系统投入运行以来,近三年的时间满负荷运行,混料桶、管道、下料溜槽、煤泥桶等磨损、锈蚀比较严重,尽管多次对其修补、更换,但往往还是会出现。
4 改进措施
(1)加强介质质量化验管理,及时准确的反映每批介质的质量情况,优化磁铁矿粉的采购。如出现粒度粗,磁性物含量低或是水分重等则要求退货处理,否则介质消耗可能成倍增长,直接影响厂的经济效益。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