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doc

发布:2019-04-25约1.04万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2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2008年10月自考试卷 一、单选(15题 30分) 1、课程理念的更新是新课程的实际变革最重要的( A ) A. 前提条件 B.内部条件 C.先导条件 D.关键环节 2、课程与教学目标体系逐级 ( C ) A. 抽象化 B.概括化 C.具体化 D.具象化 3、让课程回归人的生活是课程的重要 ( A ) A.理念 B.主题 C.概念 D.观点 4、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 ( C ) A. 简洁化 B.抽象化 C.具体化 D.明晰化 5、在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D) A. 安排事件 B.提供条件 C.激发情感 D.创设情境 6、发展性教学一个重大课题是处理好以下哪一组关系(B) A. 情感与认知 B.情感与理性 C.知识与技能 D.情感与态度 7、课程的综合化必然带来以下哪一个问题的综合化?( D ) 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教学内容 D.教学活动 8、学习的心理动力结构的深层核心是 ( B ) A.内部驱力 B.学习需要 C.情感意志 D.学习兴趣 9、教师与学生的合作要求师生真正在情境中( C ) A.构建 B.协商 C.共存 D.生成 10、教科书集中反映了国家的 ( A ) A. 教育理念 B.教育目的 C.教育思想 D.教育方针 11、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 ( C ) A.条件 B.依据 C.形式 D.对象 12、课堂纪律管理的功能体现为 ( C ) A. 促进自律 B.保障秩序 C.全面育人 D.形成责任 13、教师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是 ( B ) A. 质疑问难 B.言语讲授 C.直观演示 D.实际训练 14、课程意识是人们在考虑教育教学问题时对于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 ( B ) A. 自觉性 B.自主性 C.自发性 D.领悟性 15、教师演示的最大特点是增强演示的 ( B ) A.生动性 B.直观性 C.现象性 D.趣味性 二、判断改错题(5题 30分) 16、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客观要求. ( × ) 主观愿望 17、学习目的的动力作用是无条件的。( × ) 有 18、新课程中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是“用教材教”。(×)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9、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必然涉及教学观念的更新。( × ) 思想 20、学习方式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 ) 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方向 三、简答题(3题 24分) 21、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有哪些? 答:(1)促进者的角色;(2)组织者的角色;(3)指导者的角色;(4)合作者的角色;(5)反思者的角色。 22、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答:(1)“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2)科学与人文交融的课程文化观;(3)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4)创新与发展取向的课程实施观;(5)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 23、学法指导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促进具体操作向内在素养的转化;(2)重视教师教法同学生学法的配合;(3)注意动力因素对智力活动的推动;加强一般指导学科指导的联系;(5)强调统一要求与因人而异的结合。 四、论述题(16分) 2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成就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答:(1)、创造成功机会:成功带来的兴奋和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成功的机会,其激励作用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2)、学会赏识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每一位孩子当作天才来欣赏”。要知道,新苗的成长应当用热忱的赞美去浇灌,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