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的财税政策论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棚户区改造的财税政策论文
棚户区改造的财税政策论文【1】
摘要:棚户区改造不是单纯的居民居住区的翻新这涉及到棚户区在改造的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拆迁、建设、回迁、管理文章主要总结辽宁省棚户区改造的模式、改造后的影响
辽宁省棚户区改造的模式及经验是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创新实现了优势资源互补减少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矛盾
文章从财税政策的视角提出支持棚户区改造的有效机制强调需进一步深化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使财税政策在支持棚户区改造的过程中发挥长期性、有效性以及持续性作用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辽宁省财税政策
棚户区改造工程既是有效解决辽宁省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的举措又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全面振兴辽宁的重大决策这也与我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0)》相吻合
棚户区的改造是一项长期重大的任务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改造这更是一项全新的历史课题
到年底辽宁省共改造大面积棚户区1511.4万平方米建设2372.6万平方米回迁楼改善了41.9万户142.7万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
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增加了棚户区居民的就业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使家庭发生巨变使整个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加快转型步伐、实现全面振兴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推进辽宁省棚户区改造的主要模式
辽宁省进行棚户区改造所选择的主要模式是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模式
政府主导就是采取省市区三级政府分级负责的办法省级政府主要负责整体规划、政策制定等带全局性的工作而市级政府主要负责资金筹措、协调指挥等工作区级政府就承担拆迁、建设、回迁后管理等具体环节工作
总言之在棚户区改造的过程中充分地利用各级政府与市场的优势力量涉及棚户区整体规划等工作由政府主导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国企、私企等可以作为投资主体这样在拆迁、回迁的环节动用政府的力量而建设的环节交给市场(开发商在这里既可以是国企也可以是私企)这样就综合运用了行政手段、经济政策及法律措施来进行棚户区改造
抚顺、本溪、阜新、铁岭等市就采取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
在整个辽宁省的棚户区改造过程中14个市大多都选择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棚户区改造模式主要原因在于:
1.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结合的模式能在最大的程度上维护棚户区居民的切身利益
棚户区房屋的现状十分复杂有的拆迁政策很难适用实际需要
如果由开发商作为拆迁主体承担棚户区改造任务很有可能造成开发商与棚户区居民的对立影响整个改造的进程最终还是要政府出面调解
2.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能最大限度使用资金
棚户区改造过程中辽宁省打破行业垄断实行招标投标选用施工单位采用合理地标价法全方位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新型的计价方式
3.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既能充分整合行政资源又能有效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在棚户区改造的过程中政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资源为棚户区改造服务
比如各级消防部门在政府的带动下主动为棚户区居民服务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棚户区改造消防审批手续;水电部门在棚户区建设期间为保证工程质量、进度等问题主动垫付资金用于工程临时用水电
4.政府主导能有效、及时地解决棚户区拆迁、建设、回迁及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矛盾和问题
由于辽宁省棚户区形成的历史久远涉及房屋产权关系复杂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偏厦”问题
所谓的“偏厦”就是棚户区居民很难在其它地方买得起房子当房主的子女长大成人后为了解决住房紧张的问题就在原住房的旁边违规搭建一些临时性的住房久而久之一代传承一代就这样形成规模庞大的、问题严重的“偏厦”
二、推进辽宁省棚户区改造产生的积极影响
1.促进棚户区居民资产迅速增加缩小了棚户区居民与非棚户区居民的差距
通过对棚户区的改造不仅为全省200多万人改善了住房条件还大大缩小了全省各个棚户区家庭住房面积、资产等
辽宁省在回迁安置的过程中想尽一切办法做到棚户区居民“住得进”采取“拆一补一”的措施适度进行补助尤其是那些特困户使其花较少的钱就拥有价值十万元左右的或者甚至价值几十万元的住房家庭财产增值了十几倍乃至几十倍缩小了贫富差
2.优化了城市的总体规划加速推进棚户区与城市一体化进程
改造前棚户区居住环境相当恶劣:没有像样的道路、排水系统、垃圾清理系统以煤炭取暖、做饭烟雾弥漫
棚户区改造后居住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垃圾少了环境优美了道路也宽阔了
据调查显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