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药剂学》练习题库:第十八章 经皮吸收制剂.doc

发布:2017-07-04约3.3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药剂学》练习题库 第十八章 经皮吸收制剂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药物透皮吸收是指( ) A药物通过表皮到达深组织 B药物主要通过毛囊和皮脂腺到达体内 C药物通过表皮在用药部位发挥作用 D药物通过表皮,被毛细血管和淋巴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E药物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的过程 透皮吸收制剂中加入“Azone”的目的是( ) A增加塑性 B产生微孔 C促进主药吸收 D增加主药的稳定性 E起分散作用 在透皮给药系统中对药物分子量有一定要求,通常符合下列条件( ) A分子量大于500 B分子量2000-6000 C分子量1000以下 D分子量10000以上 E分子量10000以下 不属于透皮给药系统的是( ) A宫内给药装置 B微孔膜控释系统 C粘胶剂层扩散系统 D三醋酸纤维素超微孔膜系统 E多储库型透皮给药系统 TDS代表( ) A药物释放系统 B透皮给药系统 C多剂量给药系统 D靶向制剂 E控释制剂 对透皮吸收制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避免肝首过效应及胃肠道的破坏 B.根据治疗要求可随时中断用药 C.透过皮肤吸收起全身治疗作用 D.释放药物较持续平稳 E.大部分药物均可经皮吸收达到良好疗效 不属于透皮给药系统的是( ) A.微贮库型 B.骨架分散型 C.微孔膜控释系统 D.粘胶分散型 E.宫内给药装置 下列有关经皮给药制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降解,以及胃肠道给药时的副作用 可以减少给药次数,使用方便并可随时给药或中断给药,运用于婴儿、老人和不宜口服的病人 应用范围广,多种药物可制成该剂型,并且由于皮肤表面积大适合大面积给药 可以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避免口服给药引起的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 经皮给药的不足之处在于存在皮肤的代谢与储库 下列关于药物经皮吸收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主要包括药物的释放、穿透及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三个阶段 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出来后透入表皮到达真皮和皮下脂肪,经血管或毛细淋巴管进入体循环中而产生全身作用 药物经皮肤附属器官吸收比直接通过表皮的速度快,因而前者是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 一般而言,药物穿透皮肤的能力是油溶性药物水溶性药物,但实际上,既能油溶又能水溶的药物具有较高的穿透性 药物经皮肤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故可以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降解 下列关于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表述不正确的是( ) 如果药物在油水中皆难溶,则很难透皮吸收,油溶性很大的药物可能会聚集、滞留在角质层而难被进一步吸收 B.药物的吸收速率与分子量成反比,一般分子量3000以上者不能透入,故经皮给药制剂应选用分子量小、药理作用强的小剂量药物 C.与一般生物膜相似,低熔点的药物容易透过皮肤 D.药物在基质中的状态对其吸收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溶液态药物混悬态药物, 微粉细粒 E.药物的解离型越多,越易通过汗腺毛囊等皮肤附属器、从而吸收总量越多 下列关于经皮吸收促进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透皮吸收促进剂是指那些能加速药物穿透皮肤的物质 B.二甲基亚砜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可大大提高角质层水合作用,促进药物吸收 C.氮酮类化合物可使皮肤中类脂产生不规则排列,从而促进药物吸收 D.短链醇类化合物如乙醇、丁醇等能溶胀和提取角质层中的类脂,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从而提高极性和非极性药物的渗透性 E.表面活性剂可增溶药物,增加皮肤的润湿性,也可改变皮肤的屏障性质,增加渗透性,通常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大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一般相对分子质量大于多少的药物即已较难通过角质层( ) A.100 B.200 C.300 D.500 E.600 经皮吸收制剂中既能提供释放的药物,又能供给释药的能量的是( ) A、背衬层 B、药物贮库 C、控释膜 D、粘附层 E、保护层 经皮吸收制剂中一般由EVA和致孔剂组成的是( ) A、背衬层 B、药物贮库 C、控释膜 D、粘附层 E、保护层 经皮吸收制剂可分为哪两大类( ) A、储库型和骨架型 B、有限速膜型和无限速膜型 C、膜控型和微储库型 D、微孔骨架型和多储库型 E、粘胶分散型和复合膜型 经皮吸收制剂中储库型可分为哪两类( ) A、膜控释型和骨架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