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性状鉴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狗 脊(本品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根茎。 教材 页)
商 陆(本品为商陆科植物商陆的干燥根。 教材 页)
绵萆薢(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或福州薯蓣的干燥根茎。 教材 页)
目
标 做到见药知名
2.能绘出狗脊、商陆、绵萆薢的横切面图 自 测
实
践
程
序 一、认狗脊
1.找 号瓶(封口)——狗脊个
2.找 号瓶(敞口)——狗脊片
3.看表面:密被金黄色茸毛(刮去毛的根茎,在凹陷处仍可见到残存的金色茸毛).
4.看切面:①靠近边缘处有黄色条纹(木质部),在完整的横切片上呈一个环圈,在纵切片、斜切片上呈纵棱状。
②条纹两边都没有特殊纹理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二、认商陆片
1.找 号瓶(封口)——商陆片
2.看切面: ①横切面木部隆起形成数个同心性环圈(“罗盘纹”);
②纵切面、斜切面木部隆起形成数条平行的纵棱 三、认绵萆薢片
1.找 号瓶(敞口)——绵萆薢片(横切片、斜切片)
2.验质地:质地疏松,略呈海绵状,手试有柔韧感
3.看切面:散布多数黄棕色凸起小点(维管束) 四、巩固练习: 照实物画出三药横切面图 师
生
问答 如有疑问可与老师探讨,并记录结论 教师评价(是否达标)
教师签章: 年 月 日 根及根茎类中药性状鉴定实训指导书之二
土茯苓(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 教材 页)
粉萆薢(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的干燥根茎。 教材 页)
目
标 做到见药知名
2.不看指导书能说出土茯苓、粉萆薢的性状不同点 自 测
实
践
程
序 一、掌握土茯苓、粉萆薢的性状不同点
1.找 号瓶(敞口)——土茯苓片
2.找 号瓶(敞口)——粉萆薢片
3.对比二药切面颜色及纹理
⑴土茯苓:类白色至淡红棕色,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
⑵粉萆薢:黄白色或淡灰棕色,可见点状维管束,无小亮点
4.手摸二药切面,对比质感:
⑴手摸干燥切面:粉萆薢比土茯苓光滑;
⑵用镊子夹干燥饮片浸热水中约2秒钟取出,再摸湿润切面(只摸一两下):
粉萆薢不如干燥时光滑;
②土茯苓比干燥时黏滑
5.尝味:①土茯苓味微甘、涩;
②粉萆薢味辛、微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二、自己找粉萆薢与绵萆薢(见指导书之一 )的鉴别要点:
1.找 号瓶(敞口)——绵萆薢
2.对比粉萆薢与绵萆薢,写出(或说出)二药最主要的区别点: 师
生
问答 如有疑问可与老师探讨,并记录结论 教师评价(是否达标)
教师签章: 年 月 日 根及根茎类中药性状鉴定实训指导书之三
太子参(本品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根。 教材 页)
香 附(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 教材 页)
目
标 1.做到见药知名
2.不看指导书能说出太子参与香附的性状不同点 自 测
实
践
程
序 一、认太子参
1.找 号瓶(封口)——太子参个
找 号瓶(敞口)——太子参片
看形态: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3~10cm,直径0.2~0.6cm
看表面:①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细皱纹;
②凹陷处有须根痕;
③顶端有茎痕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二、认香附
1.找 号瓶(敞口)——香附个
2.看形态:呈纺锤形,有的略弯曲,长2~3.5cm,直径0.5~1cm
3.看表面:①棕褐色或黑褐色;
②有6~10个略隆起的环节,节上有未除净的棕色毛须及须根断痕 三、观察思考:①太子参与麦冬(见 号瓶;教材 页)的性状有何不同?
②香附与两头尖(见 号瓶;教材 页)性状有何不同? 师
生
问答 如有疑问可与老师探讨,并记录结论 教师评价(是否达标)
教师签章: 年 月 日 根及根茎类中药性状鉴定实训指导书之四
骨碎补(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