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好一堂初中化学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备好一堂初中化学课——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备课要点; “教有方法、教无定法” ——一堂好课没有固定模式,但有基本构成要素。;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新颖、逻辑、适合 )
教学方式(科学、合理、适用)
教学过程(流畅、灵动)
教学语言(简洁、清晰、流畅、准确、适度)
…. ………………………
;从学生角度看:在知识的积累过程中,更重视学习方法的获取和科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从教师角度看:教学生学会学习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帮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促进能力发展。
;从本质上看:
是学生在获取知识,而不是教师在灌输知识(以传授陈述性知识为主);
是在学习、应用科学学习方法中形成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培养学习能力。
是努力体现三维目标,而不是只追求达成知识维度的目标。
;从形式上看:
教学过程:(1)学生有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2)教师有无针对性的引导;(3)学生的学习为主,还是教师的讲授为主。
教学方式:直接给出知识,还是通过相关学习活动获得知识,如: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展示等,教师提问、追问、提供情景素材、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体验过程等;
教学语言——采用陈述性语言还是引导式语言(启发式语言、疑问式语言等)。
;二、初中化学知识的特点;课标P1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基础性。要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课标P6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态度与价值观:;特点;(一)基本流程:
研读课标——研读教材——了解学情——撰写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二)三个备课重要关注点;如何体现学:
强调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 ;方法:“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按一定程序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种具体方式、手段的通称”“掌握科学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前提。” (顾明远《教育大词典》);
突出“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策略
提供学生自学、互学、讨论、展示的平台和时间,引导学生参与其过程,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在过程中要有问题思考、要有思维含量,要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1)学生的化学学科学习能力——学科思维与科学方法
知识的两种类型
一种是“陈述性知识”,也有的称为“事实性知识”,如“碳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需要学生知道、记住、理解;
另一种称为“程序性知识”,如“如何知道、理解、形成碳的化学性质”,即学习方法,其中包含学科思维。
;科学研究方法:“人们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基本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和途径,如观察、实验、概括、抽象、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模拟、假说方法等。”(张大松《科学思维的艺术》);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
主要为观察法、思想实验法 ;初中化学课标要求: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 观察法
“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的方法。一般有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实验观察:
观察前的准备(观察什么、如何观察、观察顺序)
有计划有步骤观察(按前期准备进行,重在操作和现象)
观察与思考结合(想看的与看到的进行比较)
观察后的总结(分析与改进实验)。;图表观察:需要引导学生把握事物的属性特征进行分析。
如图片、实物的观察,重在了解图片、实物所隐含和外显的信息。
;如数据表格,重在分析数字的意义和变化规律 ;分类法;比较(对比)与类比;再如:几种金属性质的比较
气体制取方法的比较
;两种制取氧气方法的比较;归纳与演绎;如:探究活动中常用到归纳与演绎思维
; 演绎思维:观念或原理先于经验。;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概括;例如:在观察中获取信息,用分类方法对所观察的对象进行分类研究。在比较与类比中,将同类与异类对象按照研究对象的属性进行联想、拓展,概括抽象出同类属性中的本质特征,再利用归纳演绎的方法去认识、分析其他的对象。
; 问题:给定信息与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问题教学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
问题化学习(PEI);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