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中山语文形成性测试题八年级下参考答案.doc

发布:2017-02-12约1.69万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中山语文形成性测试题八年级下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题 参考答案 1 D 2 B 3 (1)B (2)C (3)B (4)A 4 D 5 C 6 (1)√ (2)√ (3)× (4)× 7 略 8 (1)“好比” 与“ 如同 ” 删去其中一个 (2)将“即使”改为 “不管”(或“无论”) (3)删掉 “使”字 (4)将“追逐”,改为 “青睐 , (或“喜爱”“追捧”) 9 示例: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天地宽广,父母恩大。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噢,就是“妈妈”。(纪伯伦) 10 听母爱故事,谈阅读关于母爱文章的感受,对母亲说祝福语等。 11 例:它像夏天的凉风,吹拂着我们的面颊。 12 A 13 B 14 歧视、侮辱作者,制造了匿名信事件。关怀作者,没有民族偏见,为作者添改讲义。 15 对于几个职员对自己的优待,作者认为是“物以稀为贵”。对于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和教诲,作者认为是“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16 作者的记忆更真实。因为:“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所以不会记错。“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所以不会记错。 17 此题为开放题,对本题的三种理解均可。认为是怀念藤野先生,理由应包括:标题即是对主题的概括,全文以藤野先生为中心组织材料。认为是爱国主义思想,理由应包括:从写作目的上看,以藤野先生来激励自己,增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信念,从写作内容上看,痛斥“清国留学生”,弃医从文,歌颂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等内容都与爱国主义思想相一致。认为兼而有之,则要答出上述4点。 18 本文描写了托尔斯泰晚年的肖像,写出了他晚年实现了世界观转变之后柔和的性格特点。 19 B? 20 排比 柔和? 21 《晚年的托尔斯泰》 22 略 附加题 1 (1)失去(1分) (2)答应(1分)   2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本题2分,错、漏、多一处均扣一分,扣完为止) 3 因为他接受了管仲的劝言,不想在诸侯中失去信义,以致失去各国的帮助。 4 他们有着“为知己者死”的道德准则和守志不屈的人格魅力。(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勇力侍奉鲁庄公。庄公喜好勇士,曹沫担任鲁国将军,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鲁庄公害怕了,就献上遂邑这块地方求和,但仍然让曹沫担任将军。   齐桓公答应和鲁国在柯地会面并订立盟约。桓公与庄公已经在坛上订了盟约,曹沫手持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左右没有人敢轻举妄动,齐桓公问道:“你想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鲁国弱,而强大的齐国侵犯鲁国也太过分了。现在鲁国城墙一塌坏就能压到齐国国境上,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桓公说完话,曹沫就扔掉匕首,走下盟坛,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言辞从容如故。桓公大怒,要背弃自己的誓约。管仲说:“不可。贪图小的利益来使自己快意,就会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天下人的支持,不如把土地还给他们。”这样,桓公就割还了侵占的鲁国领土,曹沫三次战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还给了鲁国。 第二单元测试题 1 D 2 A 3 D 4 D 5 (1)“重要”后加“的地位”;(2)“虽然”改为“不仅”(不但);(3)第一个“提供”改为“促进”。 6 (1)√ (2)√ (3)√ (4)× 7 1)a.炎热(或酷热) b.温暖柔和(或活泼鲜亮) c.富足从容 (2)c 8 一个画家,在一片秃树桩中竖起一面画板,上面画着大树、鲜花、小草,一群小鸟成群结队地朝画板飞来,以为找到了自己的家。 9 多植树,为小鸟做鸟窝,向周围的人宣传护鸟的常识等。(意思对即可) 10 处处闻啼鸟 11 B A A   12 积极主动的战斗热情和乐观勇敢的革命精神   13 A  14 D  15 写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击风浪,以必胜的信心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16 C(本文表现了鹤被残杀的过程及其种种痛苦的情状,从而引发了读者强烈的共鸣和心灵的震荡。) 17 环境污染、土地减少、森林被破坏。(应抓住第9自然段关键句“这天空不再湛蓝,这雨水不再清润,这土地越来越少,这森林愈来愈疏”来概括。) 18 清静的湖泊、故乡的芦苇丛、水湄之上的恋歌、平静如水的往昔。(应抓住第5自然段关键句“让她停留吧,让她寻找清静的湖泊、她故乡的芦苇丛。”和第7自然段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