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游褒禅山记_讲课实用112课件.ppt

发布:2017-08-06约字共6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登飞来峰 ;游褒禅山记;文学常识;;王安石其人之政治篇;  王 安石作宰相期间,大兴变法,遭到保守派的猛烈攻击,但仍然立场坚定,宣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变法失败后,被迫辞去相位。随后几度复出,又几度辞官。晚年隐居钟山。 ;;王安石记念馆;王安石纪念馆(江西临川);王安石塑像(江西临川);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当时他34岁。; 褒禅寺;坐落在褒禅山西南面半山腰上的褒禅寺;华阳洞入口;华阳洞;华阳洞;华阳洞;王安石的名言: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可法, 人言不足恤。”;听读课文;;;;盖;5、连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解说原由。相当于“本来”、“原来”。 《六国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6助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 《答司马谏议书》:“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 为什么说“华(hua)山”是“音谬”?;;;;穷;怠;咎;;;;;翻译第四段;;;;;总结文言虚词“其”的用法;2 副词 (1)表示反问的语气,可译为“难道” 例:“其孰能讥之乎?” (2)表示测度的语气,可译为“大概” 例:“其皆出于此乎?” (3)表示婉商语气,可译为“希望” 例:“汝其勿悲” (4)表期望语气,可译为“一定不要” 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3 连词 (1)用于并列的分句,表示选择,可译为 “还是”、“是……还是……” 例:“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 (2)用于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例:“其如是,孰能御之? ” (3)表假设 例:其济,君之灵也  4 助词 ,无实义 例:“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 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代词;整体感知; 每段主要内容:;理清思路;研读第一段;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 山之___、山之___、山之___、山之___。 ;研读第二段;平旷;1、作者写游洞经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用了哪些对比?;3、那么游洞后,作者有什么感受呢?;研读第三段;; 3、追问: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像古人那样探究思考的广泛而深入呢?作者从哪些方面来阐述的? ;从五方面阐述: ①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突出“志”的重要性; ②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吃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说明“力”的重要性; ③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说明“物”的重要性; ④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在己为有悔 --物、力都足以至而未至 ⑤只有“尽吾志也,可以无悔也” --强调“尽吾志”的重要性. ; 请你结合课文与自己的实际感受,说说完成一件事需要那些条件,对于成功的重要性.你认为哪个条件最为重要?;研读第四段;第四自然段;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 ;研读第五段;;; 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主旨,例如《醉翁亭记的 ,就最能代表作者的意图。; 作者的启示: 其一,见世上之神奇雄伟、美丽奇特景观,常在险远,故行事当 “尽志”无悔; 其???,感仆碑之“华山”音误,后世谬传“何可胜道”,故治学当“深思慎取”。 作者借游褒禅山,说明无论是建功立业、治学或是办其它事情,都要矢志不渝,人尽其力,物尽其用,讲究方法,深思慎取以达致成功。 ;课堂小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