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电子电工专业学生职业兴趣培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谈谈电子电工专业学生职业兴趣培养
当个人的兴趣跟一定的职业相联系时,就变成了职业兴趣。拥有职业兴趣将增加个人的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职业幸福感。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是进入社会从事某项工作才确定下职业,而职校生一进入校园就大致确定了个人的就业方向,相当于扮演了学徒工的角色。职校学生已经站在就业的起跑线上,培养职业兴趣无疑对其择业和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学生快乐学习的源泉。
一方面职业兴趣有助于人们确定择业的方向,学生在考虑毕业以后干什么时,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把目标圈定在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上,并且努力创造条件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样就大大缩短了选择职业的徘徊期。另一方面职业兴趣有助于学生在平时学习和今后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个人如果对本职工作感兴趣,就会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才能,促使一个人在职业生活中做出成就。
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职业兴趣是能够培养的,我认为其间要经历“志愿――志向――志趣”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志愿”阶段
“志愿”阶段,是学生填报职校专业的个人意向,选择余地较大。比如一个人可能对绘画、时装、演戏都感兴趣,要他作出选择的话会考虑美术专业、服装专业、戏剧专业。这时候还谈不上个人的专业特长,只是对某种职业活动感受到“有意思”、“带劲”、“好玩”。因为作为学生本人来讲,自身还不是那么确定将来会干什么,能干什么。从学科角度分析电子电工专业本身偏向理科多一点,选择该专业的基本上是男生,尤其是动手操作这一块要求“胆大心细”,有些女生就不太敢尝试,这几年招生现实情况反映的也正是如此。
有一次家长陪学生来校咨询专业问题,刚好我的手头有一个“拍手开关”电子小制作,其中涉及到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电子元器件在PCB板上的安装和调试,该男生饶有兴趣地看了我的演示后选择了电子电工这个专业。同时这个阶段受周边影响较大,如果社会上某个专业形势好,或者家长认为某个专业有前途,学生的选择经常会身??由己跟着作出反应。这时我们的招生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必须积极宣传该专业的特色,作为专业老师在这时候的优势就非常明显。我在作本专业介绍时,会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到以后要学些什么,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就业时将会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周边环境决定电子电工专业的就业市场还是比较广的,出路应该不是问题。主要还是通过事例展示出“升学有希望,就业有出路”这一美好前景,其中优秀毕业生的影响不容小视,他们往往会起到试金石的作用,并在就业指导上起到良好作用。
第二阶段:“志向”阶段
到了“志向”阶段,学生的职业兴趣逐渐定型,对于所学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具备了相应的技术基础,开始将职业教育与自身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享受到了专业学习的快乐。这时候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掌握了配电板接线、电子线路焊接等方面的技能,有时会主动去查阅有关资料,动手能力较强的甚至还会对手头的收音机、录音机等来一番改头换面。这个阶段也正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专业教学的关键时刻,在职业兴趣形成过程中起到定向作用。
首先要强化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1.积极创设课堂氛围。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平时教学中必须讲究方法。以课堂提问为例,由于男生班总体的文化基础不是很好,要想轻松地活跃气氛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时就应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要设疑,更要鼓励学生质疑。因为光是教师一人说,学生不一定听得进去,学生自己钻研,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课堂上应该让学生敢于说,并且尽量创设说话的机会,这样就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比如在讲《电子线路》中“运算放大器”这一节时,如果依教师思路就着教材讲,很难有好的效果,到头来,学生仍然分不清也弄不明白何为“同相输入比例运算放大器”,何为“反相输入比例运算放大器”。怎么办?让学生去找规律啊,同学们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这么简单:只要知道是从哪个输入端输入就行了。
2.加强现代技术的运用。课堂教学要把专业理论贯穿到实践中相对而言比较困难,更何况职校学生本来就对理论缺乏兴趣。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制作“演示式”和“交互式”课件,对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进行处理,形成声、像、文并茂的实时场景,让学生轻松地去学习。
在《电力拖动与控制线路》中的控制线路原理单凭空口说白话是很难讲明白的,如果通过多媒体来演示,从按钮动作到接触器得电然后电动机运行一路下来,既形象又生动,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实现让学生在新奇中探索新的知识。
其次,落实专业技能的兴趣。有人说:因为我的专业技能好,所以我对这个职业感兴趣。这一点在平时的教学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