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九章发展心理学(板书版)课件.ppt

发布:2017-08-10约1.22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章 发展心理学;第一节 发展及其基本理论;(二)心理毕生发展的观点: ;(二)心理毕生发展的观点:;二、发展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二、发展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三、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节 生体动作与感知觉的发展;二、婴幼儿的生理发展 身体外形的发展 大脑的发展 三、动作的发展 由上到下 由近及远 由粗到细 由简单到复杂 ;三、动作的发展 由上到下 由近及远 由粗到细 由简单到复杂 四、感知觉的发展 触觉 视觉 听觉 嗅觉 ;第三节 社会性发展;(二)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 友谊的发展(塞尔曼:5阶段) 第一阶段:3-7岁 第二阶段:4-9岁 第三阶段:6-12岁 第四阶段:9-15岁 第五阶段:12岁开始 同伴关系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榜样示范) ;二、道德的发展(社会化核心);(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道德认知 ;(二)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儿童的侵犯行为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三)人格发展 1、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与无意识 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心理发展的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论 八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或游戏期、学龄期、青少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 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整合——性别角色的建立;(二)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 ;(三)人格发展 ;第四节 认知与语言的发展;二、儿童的语言发展 (一)语言获得理论 1、强化说:(巴浦洛夫、斯金纳),强调语言行为之后的强化刺激,即强化依随。 2、模仿说: 阿尔波特提出,婴儿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模仿; 班杜拉认为婴儿主要通过对各种社会语言的观察学习而获得语言能力; 哈里斯和哈赛默通过比较得出,模仿在语言获得中有作用; 怀特赫斯特提出选择性模仿;3、转化生成说(乔姆斯基提出) 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时通过强化与模仿得来的; 语法是生成的,婴儿先天有一种语言获得装置; 每一个句子都有深层与表层结构,深层结构通过规则转化为表层结构 4、认知学说(皮亚杰为代表) 强调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对???言发生发展重要性 语言是儿童的一种符号功能,语言源于智力并随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认知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个相互作用过程中,由于动作的发展与协调产生逻辑,从而导致语言产生; ;(二)语言发展阶段 1、语言获得有严格的规律 语言萌发时期(1岁以前) 单词句阶段(1岁左右到1岁半) 双词句阶段( 1岁半到2岁) 完整句阶段(2岁以后) 2、语言发展特点: 由简单句到复合句 由陈述句到疑问句和否定句; 由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由简单句到语句修饰与精确化 ;(三)儿童语言发展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儿童语言能力的发 展为心理发展带来了全面的、质的变化 决定儿童思维的概括化水平 调节儿童的活动与愿望 有利于全面认识外界事物和自身的存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