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浪漫主义》-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浪漫主义文学;[学习要求];第一节 浪漫主义文化环境; 它的产生与社会政治、哲学和文学等多种因素有关,如法国大革命,德国古典主义、美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文学和法国卢梭的创作它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那些富于天才相象的神话艺术,也可以从运动本身找出浓重的中世纪色彩。
;一、浪漫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复辟时期;人民革命;二、“浪漫主义”概念的演变;一个流行术语;;三、自由主义思潮;个人独立,极端自由;文学的自由主义;四、德国古典哲学;康德的天才灵感说;神秘因素;费希特的自我论;谢林的自然哲学;黑格尔的心灵的艺术;解放思想的作用;五、空想社会主义;建立理想社会的憧憬;六 、浪漫派音乐;浪漫音乐代表;浪漫音乐美学特征;六、浪漫画派;籍里柯;;《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古典画风与浪漫画风比较1;;古典画风与浪漫画风比较2;浪漫画派风格;文艺界的联合;年轻的浪漫主义者;思考题;第二节 浪漫主义文学特点;一、浪漫主义文学特征;(一)思想特点:
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2、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回到中世纪”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又一概括性口号,包含的着与基督精神相一致的伦理留恋和情感寄寓。它与“回归自然”所包含的精神旨归互相交汇融合于浪漫主义的精神气质之中,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血和肉。
4、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二)艺术特点
1、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2、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对民间文学的重视和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3、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
4、忧郁感伤的情调
;?
; 浪漫主义受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崇尚自我,提倡解放人的主观世界,把表现自我提到首位。与古典主义崇尚理性相反。
华兹华斯在1800年致友人信说,诗描写的对象是人的本性,“我们从哪里寻找最好的标准呢?我回答,从内心去找;先全部裸露我自己的心,然后去观察天真坦率、生活平凡、永远不懂虚伪造作的人们。”
柯勒律治说:“最理想完善的诗人能把他的整个心灵抖擞起来,使每一机能都能按照它的相对价值和意义得到相成相得的安排。”(《文学传记》);向往唯情论,重视抒情性;中西诗歌有“我”与无“我”的比较;2.推崇想象力;3.追求自由;4.热爱自然;崇尚中古风;二、各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概况;1.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诞生地。18世纪60年代,Romantic一词传入德国(德语称Romantisch)把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都归到“浪漫的”行列中,因为他们的创作没有根据“古典的”传统。
歌德主张诗要从客观出发,席勒主张用主观方式写作。在《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中,他说歌德是个浪漫派。于是,德国作家和批评家就把文学分为“古典的”和“浪漫的”,古典的作品是单纯客观的,浪漫的作品是复杂主观的。; 1801——1804年,德国批评家史雷格尔在柏林讲座中沿用席勒的概念,提出“古典的”指古代的诗歌,“浪漫的”指现代文学。他的一个重要论点是认为,古典的诗歌形式是“机械的”,来自外部,浪漫的诗歌形式是“有机的”,它从题材中产生。这种观点,后来传入英国和法国。
18世纪末,德国仍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在害怕法国革命和接受德国古典哲学自我中心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德国早期的浪漫主义以两个文学团体为标志。;耶拿派
1798年,文艺理论家史雷格尔兄弟在耶拿创办《雅典娜神殿》杂志,宣传浪漫主义的文艺主张,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和放纵主观幻想,追求神秘和奇异。由此形成耶拿派。弗里德利希·史雷格尔(1772——1829)是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者。他发挥了席勒在《朴素的诗和感伤的诗》中的论点,使“古典的”和“浪漫的”两个概念逐渐传播于西方文论中。他在美学论著《断片》中阐述了他的浪漫主义理论,认为人的主观精神高于一切,“而世界便是它的艺术品”。诗人写诗,是为了表现自我,表现人类的完整个性,因此,“浪漫主义的诗是包罗万象的进步的诗”。
史雷格尔的的论点通过英国柯勒律治、法国斯塔尔夫人等人在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 耶拿派的作家代表是(1772——1801),他反对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主张恢复中世纪君主专制和天主教统治。诗集《夜的颂歌》是悼念他所爱的一个14岁便死去的女孩而写,歌颂黑夜和死亡,充满病态心理和神秘主义色彩。
“死亡诗人”
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的《亨利希·封·奥夫特丁根》里,他把中世纪描绘成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