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几点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几点思考
摘要:一个人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都要树立一种理想、信念,这种理想、信念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能反映其思想与行为,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为什么学。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谈一下自己看法。
关键词:大学生 崇高 理想 信念 教育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必然要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的基本精神依托。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树立一种理想、信念,这种理想、信念能够支撑其再一段时间内的思想与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界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理想具有可能性、时代性等特征;信念具有稳定性、不同层次性等特征。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为什么学。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崇高理想就必须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的追求理想目标。一定的思想或事物成为一个人的信念,需要有明确的认知和强烈的情感。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人们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信念的改变如同信念的确立一样,必将对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持十分严肃和慎重的态度。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面对信念的多样性,一方面要承认这是正常的现象,不宜强求一致;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们各自的信念也有共同之处,从而形成社会的共同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如果说,现在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唯有实践才是联系两者的桥梁。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的实现往往要通过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曲折之路,有赖于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奋斗。实践,只有实践,才能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在过多家庭照顾下长大的,有很强的优越感,缺乏人际交往的训练和艰苦环境的磨练。独生子女独特的生活环境使当代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个中心”、“两个矛盾”、“三个压力”。一个中心就是以自我成才为中心;两个矛盾就是自我期望值高与现实实现率低的矛盾,对环境高要求与自身低奉献的矛盾;三个压力就是学习、生活、就业压力。尤其是生活压力,除了部分特困生外,主要体现为一些长期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弱,面对挫折和新环境自我调节能力不强。这就使得原来比较直接的“理想目标”教育,对这代大学生难以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努力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首先,要在回答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对各种问题尤其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兴趣浓厚。要增强教育的感染力,首先必须回答好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提高他们学理论、用理论的兴趣。其次,要在满足成长需求上下功夫。当代大学生越来越重视个性培养和自我设计,越来越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此,必须热切关注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满足他们成长中对理想信念的需求。要在将大道理讲透的同时,将小道理讲深,让他们切实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一辈子受益,从而增强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再次,要在营造氛围上下功夫。由于信息更加公开,传播更加快捷,发泄情感的方式更加直白,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加容易捕捉,思想脉搏也更加容易把握;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加强,给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也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
然而,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人们都希望自己心中的理想能够转变为美好的现实,然而,现实中总会有许多的不如意阻碍着理想的顺利实现,这种冲突有时甚至很尖锐。纷繁复杂、多变的现实,给理想的实现造成了必须面对的种种困难与曲折。理想之路上不免有荆棘坎坷,要实现人生的美好的理想,首先要正确认识理想发生时的现实和理想实现过程中的现实执著追求的人总会经历顺境与逆境等不同人生境遇,并感受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