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危重病人管理PPT.pptx

发布:2018-01-25约4.6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危重病人管理 危重病人 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人 危重病特点 病情变化急骤 潜在生命危险大 致病原因不清 危重病人的一些共有特征 病情重 病情变化快 置管多 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多有卧床病人 多有食欲不振或不能进食 潜在问题 心跳呼吸骤停 压疮 坠床 烫伤 意外拔管 误吸或窒息 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的意义 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及情绪变化 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和护理 促进病人尽早康复,为危重病人赢得抢救时机 病情观察的方法 通过视、触、听、叩、嗅了解病人信息 通过与其他医护人员和病人及家属的交流 阅读病历、交班报告、检验报告、会诊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 通过借助仪器,如心电监护等 病情观察内容 一般观察内容 危重病重点病情观察 一般观察情况 饮食与营养 面容与病情 体位 姿势与步态 睡眠 皮肤与粘膜 呕吐 呕吐时应注意观察时间、方式、性状、量、颜色、气味、伴随症状、排泄物等 危重病人重点病情观察 意识 瞳孔 生命体征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各种管路 特殊检查、药物治疗的观察 心理 危重病人的意识观察 意识的定义 大脑觉醒的程度 对外节目刺激做好判断的能力 中枢神经对刺激做好应答能力 定向力、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情感和行为 意识障碍的类型及程度 嗜睡 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患者经常入睡,能被唤醒,醒来后意识基本正常,停止刺激后继续入睡 昏睡 患者处于较深睡眠,一般外界刺激不能被唤醒,不能对答,较强烈刺激可有短时意识清醒,醒后可简短回答提问,当刺激减弱后很快进入睡眠状态 浅昏迷 随意活动消失,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各种生理反射(吞咽、咳嗽、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应等)存在,体温、脉搏、呼吸多无明显改变 中度昏迷 对外界一般刺激无反应,强烈疼痛刺激可见防御反射活动,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节律紊乱,可见周期性呼吸或中枢神经性过度换气 深昏迷 随意活动完全消失,对各种刺激皆无反应,各种生理反射消失,可有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全身肌肉松驰、去大脑强直等 危重病人的瞳孔观察 瞳孔的变化是人体病理状态的一种重要指标。应注意观察两侧瞳孔的形状、大小、边缘、对称性及对光反射等是否存在 正常的瞳孔:呈圆形,两侧等大等圆,边缘整齐,在自然光线下,直径为2~5mm 瞳孔缩小 瞳孔直2mm为瞳孔缩小,1mm为针尖样瞳孔,见于虹膜炎症或有机磷农药、吗啡等中毒 瞳孔散大 瞳孔直径5mm,见于阿托品药物反应、颅内压增高及濒死状态表现 两侧瞳孔不等大 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疝等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神志不清提示脑病变 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观察 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体温的观察 正常值 口腔舌下温度 36.3~37.°C 直肠温度 36.5~37.7°C 腋下温度 36.0~37.0°C 发热(口温) 低热: 37.3~38.0°C 中度热:38.1~39.0°C 高热: 39.1~41.0°C 超高热: 41.0°C以上 体温38.0°C及时报告医生降温处理并检测体温 热型 稽留热: 体温39°C,持续数天或数周,日差不超过1°C。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 弛张热: 体温在39°C以上,日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超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 间歇热: 发热期与正常或正常以下体温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炎肾盂等 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常见于流感、癌性发热等 脉搏的观察 脉搏的强弱 成人60~100次/分 60次/分,窦缓,常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甲减、阻塞性黄疸等 100次/分,窦速,常见于发热、甲亢、心衰、血容量不足等 脉率 脉搏的节律性,左心室的收缩情况 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常见于各种器质心脏病 脉搏短促: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特点是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常见于心房纤颤等 脉律 取决于动脉充盈程度和脉压大小 洪脉:脉搏强而大,常见于高热、甲亢、主动脉关闭不全等 细脉:脉搏弱而小,常见于心功能不全、大出血、休克、主动脉狭窄等 交替脉: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常见于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等 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常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之一 呼吸的观察 频率异常 呼吸过速:也称气促,指呼吸频率超过24次/min,称呼吸过速,常见于发热、疼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一般体温每升高1℃,呼吸频率大约增加3-4次/min 呼吸过缓:呼吸频率低于12次/min,常见于颅内压增高、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深度异常 深度呼吸:又称库斯莫呼吸,是一种深而规则的大呼吸。常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