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镇静和镇痛护理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ompany Logo 危重患者使用镇静和镇痛剂的观察与护理 ——王峰 对危重症患者给予镇静剂和镇痛剂治疗,已成为重症医学的一项常规治疗手段。在对患者实施镇静、镇痛的过程中,护士必须了解镇静、镇痛药的药理作用、副作用,评估用药效果,加强生命体征、气道、皮肤等临床监护治疗及心理护理。 镇静、镇痛治疗 是特指应用药物手段以减轻或消除病人疼痛,减轻或预防病人焦虑和躁动,催眠并诱导顺行性遗忘的治疗。药物镇痛、镇静治疗可协助危重症患者克服焦虑、紧张、恐惧、不安等不适心理状态以及躯体疾病和手术切口疼痛,使患者不感知或遗忘其危重阶段多种痛苦,同时还是抢救危重症患者必备步骤。在对患者实施药物镇静、镇痛时,应明确患者产生疼痛和焦虑激惹的原因,了解镇静、镇痛药的药理作用、副作用,加强临床监护治疗及心理护理。 1 使用镇静剂和镇痛的目的 (1)降低氧耗量和代谢率,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2)减轻或缓解患者疼痛,消除心理恐惧,改善睡睡眠,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和安全感。 (3)保证治疗措施的实施,降低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 2 常用镇静、镇痛剂选择 (1)咪达唑仑:一种强效水溶性的苯二氮艹卓类药物。起效快,维持时间短,清醒相对较快,具有明显的镇静、肌松、抗惊厥、抗焦虑作用。适用于治疗急性烦躁和短期镇静的病人。 (2)异丙酚:一种新型的静脉麻醉药。临床应用剂型为水溶性乳剂。中心静脉单独给药,起效快,时效短,苏醒快,无蓄积,用药时注意有无呼吸抑制。 (3)盐酸吗啡:起效迅速,效果好,可控性强。但对低血容量病人易引起低血压。使用大量吗啡可引起组胺释放,导致低血压和其他副作用。以下情况不宜使用:①支气管哮喘;②上呼吸道梗阻;③颅内高压和颅内占位性病变;④严重肝功能障碍;⑤待产妇;⑥一岁以内幼儿。 (4)哌替啶:镇静催眠及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5)枸橼酸芬太尼:人工合成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镇痛作用机制与吗啡相似,本品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不释放组胺,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小,能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 (6)地西泮:静脉注射为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 3.2 疼痛评估 危重患者疼痛评估只要依靠主观指标。包括疼痛部位、特点,加重、减轻因素和强度。 常用评估方法有:(1)语言评分法(2)数字评分法;(3)面部表情量表法;(4)视觉模拟法。疼痛评估最可靠方法来源于患者主述。 1、语言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 VRS): 按从疼痛最轻到最重的顺序以0分(不痛)至 10 分(疼痛难忍)的分值来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由病人自己选择不同分值来量化疼痛程度 2、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 NRS): NRS是一个从0—10的点状标尺, 0代表不疼,10代表疼痛难忍,由病人从上面选一个数字描述疼痛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不痛 痛但可忍受 疼痛难忍 3、面部表情评分法:(Faces Pain Scale, FPS): 由六种面部表情及0-10 分(或0-5分)构成,程度从不痛到疼痛难忍。由病人选择图像或数字来反映最接近其疼痛的程度。 4、视觉模拟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用一条100 mm的水平直线,两端分别定为不痛到最痛。由被测试者在最接近自己疼痛程度的地方画垂线标记,以此量化其疼痛强度。VAS 已被证实是一种评价老年病人急、慢性疼痛的有效和可靠方法。 不痛 疼痛难忍 0 100 4 使用镇静、镇痛药物时的观察和护理 4.1 加强宣教 重视患者有关疼痛知识的宣教,告知病人或其家属使用镇静剂或镇痛剂时,能减少病人在机械通气时对呼吸机的对抗,增加舒适感,且苏醒迅速、完全,短期正确剂量使用对呼吸循环系统无明显影响,对术后切口的愈合也无影响。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镇静剂和镇痛剂,为患者提供满意的镇静、镇痛效果,同时也要减少患者对镇静剂或镇痛剂的依赖。 4.2 减少刺激,提高病人睡眠质量 在危重患者 中有80%以上的病人有睡眠障碍,多数病人认为其他人的谈话、工作人员的各种活动产生的噪音,呼吸机、监护仪、等仪器发出的噪音,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吸痰、留置胃管尿管及静脉注射等操作均可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