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流行性感冒防治培训》课件.ppt

发布:2025-04-04约1.54万字共6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个人防护措施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剂。特别是在触摸眼、鼻、口前,接触公共物品后,以及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是预防流感和其他呼吸道传染病最简单有效的方法。科学戴口罩在流感流行季节,特别是在人群密集场所,建议佩戴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层向外,有金属条的一侧向上,与面部贴合。口罩受潮或脏污后应及时更换。咳嗽打喷嚏时用口罩、纸巾或肘部遮挡。保持社交距离避免与流感样症状患者密切接触,保持至少1米的社交距离。流感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减少参加聚会活动。如有流感样症状,应主动居家休息,避免传染他人。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摄入,如新鲜水果蔬菜。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对呼吸道的损害。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通风室内环境应保持良好通风,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保持窗户微开,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公共场所应加强机械通风系统的维护,确保正常运行并定期清洗。定期消毒对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水龙头、电梯按钮、扶手等)进行定期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有效氯浓度500mg/L)、75%酒精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剂。流感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应单独消毒处理。保持清洁保持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避免污物堆积。湿式清扫,避免扬尘。公共卫生间应加强管理,保持干燥清洁,定期冲洗地漏,防止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织物类物品可用蒸汽熨烫或高温洗涤消毒。减少聚集流感高发季节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活动,特别是在密闭空间内的大型活动。必要的集体活动应确保场地通风良好,控制活动时间和人员密度。鼓励错峰上下班、就餐,减少人员聚集。有症状人员应主动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预防措施晨午检制度坚持每日晨检和午检,重点检查学生体温和呼吸道症状建立症状监测登记制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报告因病缺勤追踪实行缺勤病因追踪与登记,掌握学生缺勤情况当班级缺勤率超过一定比例(如10%)时及时报告通风消毒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公共物品和场所定期消毒,尤其是门把手、楼梯扶手等高频接触表面健康教育开展流感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师生防护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正确洗手、咳嗽礼仪等应急处置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并安排就医,通知家长出现聚集性病例时,根据情况采取停课或调整教学方式等措施医疗机构的预防措施预检分诊在医疗机构入口设立预检分诊点,对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患者进行筛查和分流1区域管理实行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分区管理,避免交叉感染个人防护医务人员根据接触患者情况采取相应级别防护,如医用口罩、护目镜等3手卫生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在接触患者前后、操作后等关键时刻洗手或消毒4隔离措施对流感患者实施必要的隔离措施,降低院内传播风险第六部分:流感的监测和报告流感监测系统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流感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流感活动水平流感样病例定义统一流感样病例的诊断标准,提高监测的准确性暴发判定标准明确流感暴发的判定标准,及时识别聚集性疫情报告时限和程序规范流感报告的时限和流程,确保疫情信息及时上报流感监测系统监测类型哨点监测:在全国选择有代表性的医疗机构作为监测哨点,收集流感样病例和病毒标本病毒学监测:分离鉴定流感病毒,判断流行毒株型别网络直报监测: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监测流感发病和死亡情况暴发疫情监测:监测学校、养老院等集体单位的聚集性疫情重症病例监测:监测流感相关重症病例和死亡情况监测目的流感监测系统的主要目的:掌握流感活动水平和流行趋势确定流行的流感病毒型/亚型及变异情况评估流感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为流感防控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为疫苗株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及时发现新型流感病毒流感样病例定义流感样病例(ILI)定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突然发热(腋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无明确诊断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病例定义流感流行季节,具备以下条件:符合流感样病例定义有流行病学关联(如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接触史)临床医师根据症状判断为流感实验室确诊病例定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阳性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特异性抗体滴度有四倍或以上升高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重症流感病例定义符合流感样病例定义,伴有下列情况之一:肺炎严重并发症(脑炎、心肌炎等)现有疾病加重需住院需入住ICU死亡流感暴发的判定标准发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