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气污染和防治[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大气污染与防治;第四节 全球大气环境问题;第四节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2、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2)温室气体
(a)概念
当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时,会加剧“温室效应”,引起地区表面和大气层下沿温度升高的气体。
;3、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影响;3、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影响;4、控制全球变暖的综合对策;二、臭氧层破坏与防治对策;(2)当有活性催化物质存在时
式中Y为活性催化物,在反应中并不消耗,有些物质可在平流层中存在数年,所以一个Y自由基可以破坏数万或数十万个臭氧分子。
Y物种包括三大家族:奇氢家族HOx、奇氮家族NOx和奇卤家族XOx。;(3)氯氟烃(CFC)类物质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
CFC的化学稳定性好,在对流层不易分解而进入平流层。到达平流层CFC受到短波紫外线的照射,分解为Cl自由基,参与臭氧的消耗。
常用的CFC中CFC-11(CFCl3)和 CFC-12(CF2Cl2)的寿命大约为50年和110年,有的CFC的寿命可达数千年。;2、臭氧层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3、应对措施;三、酸雨与防治措施; 2、世界酸雨分布;3、中国酸雨分布
两控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
包括175个地级以上城市和地区,总面积109万km2,其中酸雨控制区为80万km2;二氧化硫控制区为29万km2;
两控区内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39%,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67%。
包括四个直辖市、21个省会城市、4个经济特区、11个沿海开放城市。;;4、酸雨的来源
(1)天然排放的硫化合物和氮化合物;
非生物源,如:海浪溅沫、火山喷发等;
生物源,如:细菌分解有机物。
(2)人为排放的硫化合物和氮化合物
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的SO2和NOx排放是产生酸雨的根本原因。
;;;;5、酸雨的形成
(1)SO2的氧化途径
途径一(催化氧化):
;;(2)NOx的氧化途径
(a)NO的氧化途径
途径一(NO氧化成NO2):
;(b)NO2的氧化途径
;3、酸雨的危害;3、酸雨的危害;4、防治措施;第五节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一、大气污染的治理(一)烟气治理的基本流程;(二)烟气中颗粒物的消除;2、重力沉降室
;(1)除尘原理:利用含尘气体中的颗粒受重力作用而自然沉降的原理,将颗粒污染物与气体分离的过程。
(2)重力沉降室的性能与特点
(a)结构简单、造价低、耗能小、便于维护管理;
(b)可以处理高温气体,处理最高温度一般为350-550℃;
(c)阻力一般为50-130Pa;
(d)体积大,除尘效率较低,一般为80-90%,只能去除粒径大于40-50μm的颗粒。
(3)重力沉降室的分类
水平气流沉降室和竖直气流沉降室两种。
;3、旋风除尘器;(1)除尘机理:使含尘气体作旋转运动,利用离心力作用将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并被捕集。
(2)性能与特点
(a)结构简单、造价低、便于维护管理;
(b)除尘效率一般为85%左右,高效旋风除尘器效率可达90%。
(c)只能去除粒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对于粒径小于5微米的颗粒没有去除能力。
;4、袋式除尘器;5、电除尘器;(1)除尘机理:利用静电力将固体或液体颗粒从气流中分离并被捕集。
(2)电除尘器的性能与特点
优点:
(a)除尘效率高(可达99%);(b)能耗低(0.2-0.8kWh/1000m3烟气);(c)阻力小(100-300Pa);(d)耐高温(350℃);(e)处理烟气量大(105-106m3/h);(f)可以处理0.1μm的颗粒。
缺点:
(a)一次性投资大、占地面积大;(b)除尘效率受颗粒比、电阻等物理性质限制;(c)不适用直接处理高浓度含尘气流。;6、湿式除尘器;(1)除尘机理:用水或其它液体与含尘废气相互接触,从而实现分离和捕集尘粒和吸收有害气体。
(2)湿式除尘器的性能与特点
优点:
(a)耗能相同的情况下,除尘效率比干式除尘器的效率高;(b)可以处理高温、高湿、高比电阻、易燃易爆的含尘气体;(c)除尘的同时,可以去除有害气体污染物。
缺点:
(a)沉渣需处理,否则易造成二次污染;(b)用水量大;(c)净化含腐蚀性气态污染物时,洗涤水具有腐蚀性;(d)能耗较大。
(3)湿式除尘器的分类
(a)重力喷雾除尘器;(b)旋风水膜除尘器;(c)贮水式冲击水浴除尘器;(d)板式塔除尘器;(e)填料塔除尘器;(f)文丘里除尘器;(g)机械动力洗涤除尘器。;(三)烟气脱硫;氨吸收法烟气脱硫工艺;①氨——酸法
H2SO4+2NH4HSO3=(NH4)2SO4+2SO2+2H20
HNO3+NH4HSO3=NH4NO3+SO2+H20;氨吸收法烟气脱硫工艺;氨吸收法烟气脱硫工艺;钠碱法烟气脱硫工艺;钠碱法烟气脱硫工艺;钠碱法烟气脱硫工艺;2、干法烟气脱硫技术
①活性炭吸附法
②催化氧化法;(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