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7戊戌变法共16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近代化的起步 7、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影响?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北京参加科举会试的1300名来自各省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这次上书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公车上书之后,康、梁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不入,建立了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 公车: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出身封建官僚家庭,受过传统的封建教育.他在游历香港、上海后,目睹了初步形成的资本主义都市文明,阅读了一些介绍西学的书籍,渐渐产生了要求学习西方、改革现状的维新思想.1888年,他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1891年,他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聚众讲学,宣传维新变法,培养维新运动的骨干. 人物介绍: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公车上书 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失 败 后 创《万国公报》 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组织强学会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三次上书 光 绪 帝 倡导变法 光绪帝接见 康 有 为 光绪表示不做“亡国之君”, 变法开始 讨论:光绪帝为什么支持变法? 1、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 2、利用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这一年是戊戌年,称为“戊戌变法”. 从6月11日到9月21日,共推行了103天,又称为“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光绪皇帝 主要内容有 政治方面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文化教育 方 面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方面 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