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门铃电子实习报告-河南理工大学2012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目的
1. 熟悉无线音乐门铃的组成、工作原理,提高电路图及电路板图的能力。
2. 通过对无线音乐门铃的安装、焊接及调试,掌握无线音乐门铃的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焊接工艺水平。
3. 掌握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质量检验,学会故障判断及排除。
二、要求
1、 分析并读懂无线音乐门铃电路图。
2、 对照原理图看懂接线电路图。
3、 认识电路图上的符号。
4、 根据技术指标测试各元器件的主要参数。
5、 认真地安装焊接。
6、 按照技术要求进行调试。反相器是可以将输入信号的相位反转180度,这种电路应用在摸拟电路,比如说音频放大,时钟振荡器等。TC4069UBP和32.768KHz晶体完成,发射器开关按下时,反相器6和5及晶振、电阻等相关元件组成振荡发生器,产生32.768KHz低频信号。
1.调制振荡极
过程:充电时间由X1决定,等效电容为200P,现在也经常用电容代替晶振产生振荡信号。由于X1的充电,X1上的电压逐渐上升,下正上负,当升至反相器5的翻转电平时,12脚就由原来的高电平转为低电平,10脚也同时转为低电平。X1开始放电,放电通路为X1-R2-反相器5的10脚。放电后X1上的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时13脚降为低电平了,输出端又翻转成高电平,再次对X1充电,至此已完成一个充放电过程,即一个振荡周期,之后振荡一直持续下去,反相器5的10脚就会一直输出高低不断变化的电平信号。这个信号的频率由晶体决定,此电路中的频率为32.768kHz。
2.放大
以上是反相器的5和6用于产生振荡信号,反相器的8脚输出后和其他反相器1、2、3并联使用,构成输出控制,能提供20-30mA的灌入电流,同时也使振荡信号放大。反相器1、2、3的输出端由反相器的8脚输出端接在发射管Q1的发射极对Q1进行调幅,向外发射电磁波。
3.高频振荡级
Q1、L1、C3和6P电容组成高频振荡器,振荡频率由色环电感L1和C3及三极管的集电结电容决定。一般为200-270MHz。Q1的发射极如果直接接在负极时就能产生等幅高频波,再接在反相器的输出端就使输出受32.768KHz振荡信号调制,通过印刷电感发射信号。按键每按一次就发射一次。
3.3 接收器原理
1.接收信号
Q3、L2、C4、C16为超再生振荡接收器,超再生振荡电路具有自检波功能,可以从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波中检出此电路的电磁波。L2为铜芯线圈,在直径5mm的骨架上绕制,用0.51漆包线绕3圈,骨架中间用铜芯调节。当L2的振荡频率与发射端相同时,谐振,Q3的超再生信号就受发射端的调幅信号控制。
2.滤波
L1为色环电感,阻止高频信号通过,起到了滤波的作用。C19滤波滤除检波后的高频杂波,使用检波后的有用信号信噪比最大。
3.线性放大
检波、滤波后的调制信号在R14上产生压降,经R3、C7送入反相器4069进行线性放大,这由三个反相器1和2、3和4、5和6管脚完成。并最终由6号管脚输出信号。
4.选频及整形放大
经三极管放大后的调制信号与发射端(低频32.768KHz)同频, X1在电路中起选频作用,同频率的信号能顺利通过,进一步免除了许多不需要的各种外界信号的干扰,选频后的信号送入Q2放大。
5.高频放大
该信号的幅度还较低,经最后两级开路反相放大后输出等幅方波信号。Q2的射极接地,集电极接到反相器13脚,由C8,D2,C12,R4和反相器4、5、6组成的电路进一步对信号放大。最终由反相器8号脚输出信号。
6.声响电路
R21限流,C11滤波,对方波进行平滑滤波,并有数十毫秒的延时,也能消除外界尖脉冲对触发电路的干扰,由反相器8号脚输出来的信号送入到音乐芯片TQ33G中。
四、绘制电路图和印刷电路板
图3.1 发射板电路图
图3.2 接收板电路图
五、制作与调试
4.1 元件说明
1.电阻
在焊接之前,可以使用色环识别法或者数字万用表测量测出元件清单中电阻的阻值并记录,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最后使用电阻。色环电阻每种颜色代表的数值如下表所示:
黑 棕 红 橙 黄 绿 蓝 紫 灰 白 0 1 2 3 4 5 6 7 8 9 2.电解电容和瓷片电容
和电阻一样,电容在焊接之前也要使用数字万用表进行测量。在安装电解电容时要求电容的管脚长度要适中,要正确判断管脚的正,负极,否则不能完成实现接收功能。判断方法:正级管脚长,负级管脚短。并且电解电容要紧贴电路板立式安装焊接,太高就会影响后盖的安装。瓷片电容和电解电容一样,要求其管脚的长度要合适。在焊接瓷片电容时不必考虑它的正负极性。
3.发光二极管和喇叭
二极管在使用之前要先对它检验,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看它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发光二极管主要用来进行发射端和接收端开关的指示,当开关打开时发光二极管亮,反之则不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