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及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发布:2017-11-02约2.1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调查报告 调查主题: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及情况 调查时间:2010年10月1号——2010年10月5号 调查地点: 调查人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卷情况总结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互助共济制度。农村合作医疗是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的7年间,经过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和各级卫生工作者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国大部分农村已经基本建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卫生面貌大为改观,因疾病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作为一名未来大学生,为了认真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的情况,今年国庆假期,我利用业余时间在本镇实际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相关的情况。 自2010年10月1日至2010年10月5日,在已发放的100份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问卷中,实际按要求回答并回收的问卷有100份,所有受访者都认真回答了问卷上的提问。 一、从受访者身份的调查结果来看(图1),本镇75%的居民是农村户口,78%的人居住在农村,而72%的受访者是农业生产者。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了本镇的大部分人口。因此我们根据预先拟定的方案着重对着78%的农村人口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 图1 根据收入数据的汇总我们可以发现,我镇农民的大部分家庭月收入为500~1000元,各阶段收入的人口为6人、41人、23人、5人、3人。收入水平较低,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有较大的机会发生。 二、随即对应该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进行数据分析,如图2: 图2 我们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的几年来,我镇仅有65%的人对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而高达35%的人群仍然对此知之甚少。可见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的宣传教育上仍有一定的盲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仍然需要大力度宣传。 三、 受访者中100%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据了解,大约40%的人即使了解此项工程,但是参加医疗保险是因为周围人的带动效应。而真正是觉得这项工程可以为居民带来实惠的人较少。 四、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人中(图3),其中51人在医疗合作社就诊的次数(年)为5次以下,比例高达66%;23人就诊的次数为6~10次,约占29%;4人就诊次数达到10次以上,比例仅为5%。 图3 由此我们推断,大部分就诊人数不足10次的原因是医疗合作社仅能解决病人的轻微疾病,而对于重病或者复杂的外科手术,大部分居民还是比较信任城市里的大医院。此外,制约就诊次数的另一大因素就是农村医疗合作社的设备简陋,硬件设施欠缺。 五、在就诊的所有居民中(图4),2人的报销比例为0,占到3%;71人的报销比例低于10%,约占91%;5人的报销比例达到30%~50%;大于50%的人为0。由此可以看出,我镇(或县)财政对医疗合作的投入力度不大,居民报销比例偏低,这也是制约居民在医疗合作社就诊的因素之一。 图4 六、当问及居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态度时,67%的居民认为存在骗取国家财政的现象,以至于报销比例低;41%的人认为保障水平低;23%的人认为宣传不到位;15%的人认为程序繁琐;12%的人认为社会满意度低;21%的人认为有其他原因,例如存在贪污的现象。 七、再综合研究不同收入阶段人们就诊次数,报销比例以及其他 情况。如下表(单位:人): 范围 次数 1~5次 6~10次 10次以上 500元以下 13 7 3 500元~1000元 21 8 1 1000元~1500元 5 2 0 1500元~2000元 8 5 0 2000元以上 4 1 0 如下图: 如图可以看见,居民就医的次数大体上时随着收入层次的提高而减少的,其一是因为高收入人群生活质量高,患病可能性降低;其二是高收入人群更有能力享受到较高卫生服务。 因此,根据所采集的样本和最后进行的分析总结,我们认为我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为我镇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新农村建设仍然处于开始阶段,有许多地方需要科学安排、扎实推进。相信经过我们的科学调研和慎重分析得出的结果一定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帮助。 (附表) 关于新农村合作医疗开展情况的调查 尊敬的各位受访者: 您好! 感谢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这份调查问卷。此卷是为广大乡镇居民设计的,设计的目的是了解我镇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情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