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光芒感性的显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8
理性的光芒,感性的显现——浅谈美术高考训练
论文摘要:高考美术训练以西方写实性绘画体系为载体,它既具有一种理论体系必须的科学性,同时又呈现出艺术性的感性特征。对于绝大多数没有学习美术经历的美术生来说,要使他们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尽快地领悟和掌握绘画的技能技法,并建立起以解剖学、色彩理论和透视原理为三大支柱支撑的绘画基本知识体系,那么教师对此理论体系的深刻理解和对其呈现的感性特征的经验积累就成了芝麻开门的偈语。
“为甚麽要画几何形体”这是许多美术生初学美术会问到的一个问题。方的、圆的、三角的,一个面的,三个面的,六个面的、十二个面的,几十个面的等等,这些没有鲜艳色彩、没有生动具体的形象,有的是在光谱上找不到的白色和极为单纯的体块以及又单纯体块建构的复杂体块,学生就在这“理性的感性显现”中开始了美术高考训练的第一课
那麽究竟为什么要从几何形体开始呢?德拉克罗瓦说“学画素描就是学习正确的看”。与儿童画教学不同的是,对心智相对成熟的高中生来说穷尽物象是既是基本要求,又是最高要求,学生必须是画“看”到的,而不是像儿童一样画“想”到的或是“看”但是却是有“点”而无“体”。世上万物的状貌、体态是纷繁复杂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土里长的,山川河流,风雨晴雪想要描绘它们最初难免会无处下手,以致呈现幼稚化而迷失在茫茫的形体变化中。为此,造型艺术的初学者必须尽快地获得一种认识与掌握基本形体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科学的抽象——提炼几何形体,它能帮助人们把最繁杂的形体概括为简单的形进而把这个概括的形分析出不同几何形的结构,如此,对于繁杂的形体写生就能处于主动的状态。换句话说,以这样的思维方法和观察方法能把无限多样的自然形态经过归纳和提炼后以最显著的形体特征方式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正如德加所说“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在形体的世界里,万物大致可以抽象为以下几种基本形体供初学者开始零的突破。
正立方体是形体当中最基本的结构形态,他有十二条棱边,相等的六个面且相对的两个面成平型结构,以非常显著的三维空间反映出明暗,透视变化的规律。长方体可以算做它的孪生兄弟。它是一种更显理性的存在。
圆球体,以一个无边无界的面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同时也可以理解为无数的面相互连接所形成的一个闭合的空间,它呈现一切球面的变化规律。它的本体在自然界中是一种普遍的存在。
圆柱体,他是圆球体和立方体的结合变化,从圆柱体的断面可以发现圆的透视变化规律,在主体上体现了标准的弧面明暗变化的规律。它的本体在自然界中也是随处可见。
将这三种基本形体以不同方式切割和重构可以变化出更多更为复杂的形体结构帮组我们更好地认知和掌握物象变化的规律。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训练,我们要教会学生完成两个基本转换:第一次转换是要把真实的具有三维空间的物象转换为画纸上的二维空间的图形。这个转换主要解决的是比例问题,而比例的实质就是数与数之间的某种关系,在描绘物象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比较客观的测量法画准物象的比例。当然对于有天赋的学生来说“眼毒”可以省去这个过程。第二个转换是要在画面上把二维空间的“形”变成虚幻的“体”。对于“虚幻体”的描绘必须建立在对基本形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和透视原理认知的基础上。达芬奇说:“写实绘画以透视为基础,透视学是绘画的缰辔和舵轮。”也就是说,写实绘画的视觉真实性是建立在透视构图的基础上,透视所运用的一整套精密的法则给画套上理性的缰辔从而以很强的空间感的画面向人们展示了前所未有的魅力——真实的魅力,理性的魅力,科学的魅力。
初学者的色彩作业
“激活”后的色彩作业
以几何形体写生为开始给学生灌输和培养理性思维,后面的学习更需要理性的参与。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初学者对敏感和色彩的变化感觉迟钝甚至视而不见,一方面当然是技能的原因,表现不出来,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对明暗和色彩的变化规律缺乏理性的认识,他们的眼睛还没有被理性“激活”,画面中的色度缺乏层次感,显得沉闷,生硬,色彩只是固有色的拼接,犹如世界地图。虽然五百多年前达芬奇就说过 “没有一件物体完全显示本来的颜色”,但是学生对固有色的本能表达却是意料中的事。
随着学习的进程,研习人物头像进入学习的一个攻坚阶段,石膏头像写生是理解和描绘人物头像写生的预习,它为学生持续的观察和深刻理解分析对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面对鲜活具有鲜明形象特征的模特,学生们在描绘时会更进入一种更为理性的状态。因为此时与平时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写生过程之中学生的观察不再是“惊鸿一瞥”式的瞬间感受,而是建立在对人体解剖的基础上的持续观察、分析和归纳之上;建立在经过对石膏头像的理解和描绘经验的基础之上,整个过程的心理活动就是所谓的心到——眼到——手到,“心到”是最高一级,心到没有解决好,眼和手就失去了理性的缰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