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发布:2025-04-04约2.36千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旧唐书·魏徵传》;谏太宗十思疏;魏征从政十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谏太宗十思疏;“讽、谏、谤、讥、说”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诽:背地里议论)

讥——微言讽刺指责别人的过失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1)庙号:太庙祭祀用。格式为“X祖X宗”。

(2)谥号:总结一生功过的评价性称号(如唐太宗谥号“文皇帝”)

(3)尊号:生前或死后荣誉性美称(如“则天大圣皇帝”)

(4)年号:在位期间的纪年名号(如李世民年号“贞观”);活动一:初读文本,把握字音与节奏;重点字音;诵读文本;;;活动二:研读文本,梳理句子与思路;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第一段第一层;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第二层;;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思考;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译文:处在深深忧患当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实现了志愿,就会放纵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盛怒来威吓人民,他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于大小,可畏惧的是人民(心怀怨恨);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奔驰的马车却用朽烂的绳索,怎么可以忽视呢!

;思考;思考;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译文:身为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看见(自己)贪图的东西就想到知道满足来警诫自己;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知道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居于百川之下(而能容纳百川);喜爱田猎,就想到网开一面,捕杀有度;担心懈怠,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邪恶之人,就想到端正自身(才能)斥退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思考;“十思”大致说了几方面的内容?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观点?;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译文: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挑选好的意见而加以采纳。那么有智慧的人能充分贡献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德的人就能广布他的仁爱,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逐效力,对君主来说便没有什么大事烦扰,可以尽享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赤松子、王子乔那样的长寿。弹着琴,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说什么百姓就会被教化,何必自己耗费精神、苦苦思索,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的耳、明亮的眼,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呢!

;思考;第三段的思路总结。;框架结构;活动三:整体感悟,对比中感受劝谏艺术;1、尽臣子之责,谦恭诚挚。他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观察时政。

2、进谏时,他言辞恳切,极尽忠诚。他的“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充满对唐太宗自悟的期待;“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语重心长,又切中要害,令人警醒。

3、显谏臣之智,委婉得体。说理透彻,语言简练而生动,特别是正反论述、前后对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