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二十六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整合.ppt
单元高效复习第二十六单元思维导图·体系构建农业出现后,人类获得相对稳定的食物供应,促进了人口增长和物质文化活动的发展。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亚、非、欧、美孕育出不同的古代文明。新航路开辟后,不同地区的食物物种交流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改善了人类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生态环境。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消除饥饿、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创造了条件。主题归纳·纵横贯通【纵向贯通】纵向贯通一:世界饮食的发展演变1.古希腊时期:(1)人们主要食用谷物。谷物在食物消费中约占七成,古希腊人通常将小麦制成面包食用,大麦则用来煮粥。(2)动物性食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沿海地区多食用鱼类、虾类乃至贝类动物,内陆地区则可以购买适于保存的腌鱼或鱼酱,亦可得到羊肉、猪肉、牛肉以及乳类制品。(3)古希腊罗马人通过对外贸易与战争,展开了广泛的跨地域交流。古希腊与埃及之间的交流源远流长,从埃及输入的除了亚麻、纸草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商品——谷物,文献记述中即包含古希腊商船满载谷物从埃及返回的内容。2.近代以来食物从区域到全球的传播:(1)食物大交换的起因:1492年,哥伦布向西前往想象中的印度,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与食物有关,即直接从东方带回欧洲贵族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香料。这一试图打破东方人对香料贸易垄断的举动,无意间给人类饮食带来了根本性变化。(2)表现:美洲特有的农作物,如玉米、土豆、甘薯、辣椒、番茄被带到了欧洲,进而传播到非洲和亚洲。对非洲、中东和中国的居民来说,他们从16世纪便开始种植玉米、土豆和甘薯。这些易于生长且产量巨大的作物,不仅提供了多样化的食物选择和足够的能量,更成为人们在饥馑之年的救命口粮。在新大陆的食物进入欧洲、非洲和亚洲各地的同时,旧大陆的一些农作物和家畜也被欧洲人带到了美洲。其中,最主要的是小麦和牛、羊、猪。3.现代食物的工业化:(1)工业化食品的出现,是为了解决食物的保存和运输两大问题。19世纪美、德先后发明了制冷机和冷冻机,食物特别是肉类更易于储存。同时,借助同时代铁路和航运技术的发展,大宗肉类食物的跨国和远洋运输不再是问题。冷冻装置的发明和长距离运输的成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观念。(2)为防止食物腐败而加入化学添加剂,以及代替自然生成物的人工食品的出现,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这说明,食物和食物生产在日趋工业化的同时,也必须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管控。【思维特训】1.(2021·大庆模拟)据《论影响社会上劳动阶级状况的环境》记载,“1762年英国一位农业雇工家庭的饮食开支包括:面包、面粉、燕麦片、马铃薯、蔬菜、蚕豆、豌豆、水果、牛奶、牛油、奶酪、肉、啤酒、舶来品、醋、香料”等。该饮食开支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趋完善B.人民大众消费水平普遍提高C.家庭饮食结构营养摄入均衡D.工业化食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解析】选A。1762年英国基本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这一时期农业雇工家庭饮食较为丰富,而且出现了马铃薯、舶来品、香料等非英国出产的食物,说明当时世界市场日趋完善,A正确;B中的“普遍提高”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未列举饮食结构摄入比例,无法证实当时营养摄入是否均衡,排除C;工业化食品在饮食种类中占比较低,排除D。2.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 ()A.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B.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C.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D.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解析】选B。材料表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不同洲际间的物种交流,对当时欧洲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故B正确。纵向贯通二:食品添加剂引起危害的原因食品添加剂不是食品的天然成分,如使用不当,或添加剂本身混入一些有害成分,就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致癌问题。如某些人工甜味剂、色素等经动物试验证实有致癌作用。如奶油黄色素可诱发大鼠肝癌,甜味剂甘精等也能引起动物肿瘤。近年来还发现发色剂亚硝酸钠肉、鱼等食品中的胺类发生反应,形成有强致癌作用的亚硝基化合物。2.急、慢性中毒问题。由于制造添加剂时所用原料不纯而污染一些有毒化合物,引起人们的急慢性中毒。如日本的森永奶粉事件就是使用了含量过高的添加剂,使奶粉中含砷过高引起1万多名婴儿中毒。作为抗氧化剂的丁基羟基茴香醚可在体内蓄积,对机体可能造成的潜在性危害值得注意。膳食设计的主要原则: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规定进行使用,不得违规添加,在限量范围内使用。最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